母亲大人亲启。
这几个字,让我的心跳都失了节奏。
这是,妙言的字迹,这封信,是妙言写给我的!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妙言的字迹,也不是没有听到过她叫“母亲”,但这却是我们母女两相处,又分别了这么多年之后,我第一次收到来自女儿的书信!
明明只是一封信而已,却在一瞬间,觉得周围冰冷的空气都被暖了起来。
我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持,急忙走到窗边坐下,将烛光又挑亮了一些,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了一张叠得整整齐齐,却是薄薄的一页信笺。
展开一看,依旧是妙言工整熟悉的字迹:
女妙言跪禀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自六月于京城拜别母亲,共收到五封家信。谨悉母亲已安然抵川,心中甚是欢喜。
近日女身体如常,无甚病痛,每日早眠,起亦渐早。近尝与皇后畅谈,均思及母亲大人的修身之训,心中感念甚多,故常冥心静思,亦勤于功课,《小戴》、《春秋》、《孟子》各已攻读半本,虽窗外风雨渐近,人心飘摇,女略感进功,不为物所系,不以时局为动。
女儿在京,有皇父庇佑,亦自知谨慎,望母亲大人自加珍重保养,切勿以女安危为念。
女妙言拜上。
看完这封信之后,我愣了许久,坐在桌前看着那不断摇曳扑朔的烛光,一时间竟有些回不过神来。
这是妙言给我写的第一封信。
作为母亲,一直陪在她的身边,陪着她读书识字,也陪着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喜乐哀愁,原本觉得那就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不管怎么长大,不管走多远,都是与我血脉相连的。
但这封信,却突然让我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猛然间才惊醒过来——我的女儿,她不光是我的女儿。
她是裴妙言。
一个独立的灵魂和思想。
突然有这种想法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但看着那封信,从千里之外传来,寥寥数句,让我看到了一个孝顺的,乐观的,同时也是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女儿的模样,不由得心里阵阵欢喜涌上来。
在最初的喜悦之后,我又低头重新看一遍那书信,等到我把信上的每一字每一句记下来之后,这封信——我舍不得毁掉,毕竟是女儿第一次给我写信,但总要找个地方藏起来才行。
可是,再低头一看的时候,刚刚的喜悦一旦褪去,有一些其他的情绪,在字里行间慢慢的浮现了出来。
我的眉心,也微微的蹙起。
妙言的这封信,从头到尾其实只写了她自己的一些日常起居,包括对我的思念和嘱托,其他的并没有写得太多,但只是那几个字,就让我看到了她周围的环境。
风雨渐近,人心飘摇……
而且,在她的信中,竟然也提到了“时局”二字。
我的女儿,不过十来岁的年纪,一直以来都是天真无邪,甚至是莽撞娇憨的脾气,但这一回在京城里经历了那么多的人和事之后,我也能感觉到她比之前长大了很多,有了自己的心事,有了自己的打算,可不管她怎么成长,我也没有想到她会在心中提起“时局”。
她在心中还说,常与皇后畅谈。
如果她在心中只是短短的提起,那么在她的生活中,可能就已经是担忧了,而且,不仅仅是她一个人担忧,甚至连皇后也会不自觉的担忧起时局来。
如果不到局势很明显的时候,是不会惊动作为皇后的常晴的。
我捏着信笺的指尖微微的用了点力。
我之前只是知道,山西、河南等地已经开始有一些豪强士绅被怂恿着开始起兵,之后陕西那一方也受到了战火的牵连,自从进入甘棠村之后,外面的消息传来得就很慢,除了赵云成占领江陵之外,西川之外的事基本上我已经很少得知了,只是薛芊在祠堂前曾经说了一句“各地义军群起响应”的话,我大概猜测到,可能被裴元修他们怂恿起兵的人不在少数,被煽动起战火的地方也不在少数;之后我被裴元修“劫走”,加上这些日子的辗转,萧无声可以给我传递消息出去,但不会传递外面的消息进来,况且,他也没有这样的消息来源,所以对外面的变化,我几乎已经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了。
难道现在,外面的局面——
我皱紧了眉头,看着那封信下面的最后一行字,原本收到书信的喜悦心情,已经渐渐的被沉重和担忧覆盖,当我再次抬起头来,看向那方寸小窗外沉沉的夜色时,眼前和心中仿佛都被那漆黑的夜幕所染,变得更加的深沉起来。
|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