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下来,……”
******
李纨终于走了,蹩着脚,走路一瘸一拐,有些不那么方便地走了。
实在是欢好得有些忘乎所以了。
也许是想到日后几年可能都再无鱼水之欢的机会,所以李纨也是舍生忘死,不管不顾,逼得冯紫英也是连发大招才算是把这个俏寡妇给制服了。
不过一直到最后,冯紫英也没有明确承认他和王熙凤的关系,这让李纨十分不满。
冯紫英的态度就是这种事情绝对不能明确承认,一旦明确承认了,以这些女人的八卦碎嘴,那肯定会闹得满城风雨,现在哪怕李纨再是怀疑,可自己始终不承认,她也只能将信将疑,女人的心态就是如此。
就像鸳鸯知晓自己和王熙凤的私情一样,无论她从平儿那里探悉也好,自己推理判断也好,反正自己不回应,让她心中痒痒却得不到正面回答,那颗好奇心真的要让她一直难受着,冯紫英也觉得特有意思。
冯紫英傍晚时分就得到了消息,内阁议定,同意自己出任陕西巡抚,加挂兵部右侍郎和左佥都御史的衔,现在就等吏部计议,然后出公文任命。
吏部出公文是例行公事,但是按照惯例,吏部议定之后要送交都察院审定,最后将审定结果再返回给吏部,都察院若无异议,吏部便出公文,最后送到内阁用印,按照惯例,本来还要由皇帝用印,但是因为现在皇帝昏迷,由左右监国用印代替。
不过左右监国的印鉴都在通政司保存,内阁同意之后,直接由通政司用印即可。
这个过程也就是也就是十日时间,吏部一般是三日内议定,都察院审定时间略长,一般是五日,最后到内阁用印走流程,也就是二三日,加起来就是十日到十一日,最长不超过十五日。
这就是大周正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流程,实际上只要内阁酝酿议定交给吏部时,基本上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都察院那边只要没有特别原因,也不会推翻否定吏部交过来的文书,而内阁在酝酿商议的时候一般也都提前在都察院那边做过了解,后期的都更多的是程序审定。
这样一个消息肯定不会过夜,所以在冯紫英傍晚得知之后,很快就在当夜传遍到了京城内各路消息灵通人士耳中。
不得不说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巡抚还是太骇人听闻了一些,大周朝从未有过,同样估计前明和再早的两宋都没出现过。
冯紫英的品轶并没有变化,仍然是正四品,理论上他的品轶比起陕西布政使司的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司的按察使都还要低,甚至像布政使司的参政也都是从三品,比他这个四品要高一级,但是这都不重要,关键他是巡抚陕西,而且加挂有兵部侍郎和都察院佥都御史的职衔,这就意味着他是代天巡狩,也会是通俗所言的钦差大臣。
巡抚本来就不是常设职务而是临设职务,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某个地区情势复杂,需要朝廷派出一个具备综合协调军政诸方的特命全权大臣来统一指挥命令处理该地区的事务,才会临时任命,一般巡抚任期都不超过三年,事了便撤销。
如果这种事务以军事为主,民政为辅,那么朝廷就会设置总督,如果这种事务是以民政为主,军事为辅,那么则设立巡抚。
但随着九边军事压力增大,边境地区面临外族入侵的压力已经成为惯例,所以在三边、宣大和蓟辽九边之地设立总督也就成为常设性职位,相较之下,内地的巡抚反而都是临设职务。
陕西的局面现在相当危急,遍地民乱,但是定性还是民乱,再加上大旱、瘟疫交相影响,使得陕西局势日趋严峻,所以朝廷定性陕西还是民政事务为主,所以才会派出巡抚陕西。
事实上如果是军事为主的话,也不会设立陕西总督,而只需要将三边总督的职权范围适当扩大即可,但三边总督冯唐还在山东征伐,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这个陕西巡抚是最合适不过了。
不过在冯紫英看来,只怕陕西的军事问题丝毫不亚于民政,已经形成气候的那几股乱军恐怕等到自己抵达陕西时,已经不是轻易能够剿灭的了,而且从近期这几股势力最大的乱军动向来看,他们向河南和山西发展的迹象十分明显,尤其是河南。
这相当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