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起一支可运输可作战的海上舰队,辽东的粮草运输将主要由袁可立来负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袁可立来到山东,先是平定了闻香教的叛乱。由于山东在万历末年多年受灾,百姓颠沛流离,土匪无数。齐鲁大地几乎成了强盗世界,响马乾坤,东平湖、微山湖、抱犊崮一带都有贼人占山为王。不剿灭这些贼人,地方不安宁,袁总督与皇帝商讨的改革大计就没有进行的可能。
袁可立是个极有条理的人,他不会胡乱为了取1悦圣上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他先是用当初带来的几千京营将士整合了当地卫所的军户。经过一番训练敲打,手里听话管用的士卒算是超过了一万人。接着,他亲自带兵去捣毁了十几个大匪窝。山东的匪患被总督消灭了大半,朝廷的权威又立了起来。
到了五月端阳日,济南城里户户门前挂长青之艾,家家贮留春之水,虎符香袋兰馥香麝,都忙着包粽子,灌雄黄酒,一群群光屁1股小孩在小河岸边采青茶,耨车前草,跳进清流里打扑腾,呈现出一派太平祥和的景象。
在这样的节日里,袁可立在县衙里训话,现如今皇帝虽然说严厉打击贪污舞弊,但是对于受灾的百姓非常仁慈,准备大规模的减少税赋以休养生息。但在此之中,难免有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袁可立要提前跟这些官打好预防针。
“陛下的圣谕很清楚,只要是受灾的地方,一经查实,一律免征三成捐赋。户部有户部的难处,如今都晓得以宽为政,狼叼了个羊报个‘狼灾’,一听见蝈蝈叫就报个‘蝗灾’,说到底就是为了有个好名声好升官。说句难听话,这真叫厚颜无耻市恩欺君!所以请你们这些州县官在报灾之前好好琢磨琢磨,别的省我不管,山东不许出这样的龌龊事,别图了眼前,好吃难消受!”
来总督府听上司训话的地方官各个点头称是,等袁可立讲完之后,这些官就纷纷告辞离开了。
处理完公务,到了黄昏时分,袁可立伸了伸懒腰,在书房摇着芭蕉扇隔窗看外面,果然真个好景致。只见几处重楼高矗在晚霞中,翘翅飞檐掩映着一丛丛浓绿的垂柳,剪影似的在危楼堞雉间摇曳,夕阳好像不甘心自己的沉沦,隐在地平线后,用自己的余晖,将一层层海浪般的云块映得殷红,将大地、房屋照得像镀了一层赤金。飞归的倦鸟,翩翩起落的昏鸦,呜噪着在暗红的霞光中盘旋,给这暮色平添了几分令人怅惘的情调。
看着这样美丽的黄昏,袁可立想到了自己,他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从几十年的贬官为民到手握一省生杀大权的封疆大吏,可算是一段传奇。如此一来,不可在虚度时光,袁可立马上回到书房整理当地的案卷。
北京的文华殿里,内阁首辅孙承宗也没有闲着。皇帝正在就京察的事宜询问孙承宗。
“孙先生,朕继位已有两年,可以说是大权稳固。但是两京大僚尸位素餐,以奢靡为尚;地方官吏盘剥小民,以搜财为工。不能刷新吏治整顿颓风,朕的大明朝就还是水行旧路。”
“臣建议皇上立即下诏,实行京察!”孙承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京察?”
“对,京察,”孙承宗冷浸浸的眸子一闪,徐徐解释道,“所谓京察,就是对应天顺天两京官员实施考核,四品以上官员,一律上奏皇上,自陈得失,由皇上决定升降去留,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联合考察,称职者留用,不称职者一律裁汰。”
“孙先生的主意好,这是大手笔。正好今年又召了不少进士,他们正好就填补空缺。不过,孙先生,何以只限于京察,各处的地方官也应该考核才是。”
“回陛下,这个使不得,地方官都负有牧民之责,若同时进行考察,势必引起混乱,导致州县不宁。两京衙门,并不直接面对百姓万民,考察起来没有这层麻烦,何况风气自上而下,只要京官的问题解决好了,地方官行贿无门,进谗无路,吏治就会有一个好的开端。”
“好,孙先生,你去办吧。”孙承宗听命,下去准备京察的有关事宜。
一个政治人物的最大快事,在于权力的自由运用。朱由校要先控制中央,再控制地方。
庞大的帝国,辽阔的领土,君主引以为自豪又为之伤神。最简单但最难办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形成便捷且有效的组织,使中枢神经控制各个部位运动自如。
天启皇帝京察的下一步,就是让整个国土成为一个整体,让民众对他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