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吞并朝鲜的策略,朱由校早已有了方案。
朝鲜多山,陆地补给不易,必须依仗水军运送粮秣辎重。
明军必须海陆并进,要拿出狮子搏兔、泰山压顶的气魄,才能速战速决,尽可能地减少双方伤亡。
辽东总督熊廷弼将率领六万大军从义州方向进攻朝鲜;京营将调拨两万大军给山东水师,山东总督袁可立手里原本有两万水师官兵,总共四万士卒从海路向釜山港杀去。
朝鲜李氏王朝的兵力单从数量上,大约有二十三万人,主要分布在平壤、汉城、开城三都,以及防御女真侵扰的咸镜道、靠近对马岛的庆尚道等处。另外还有数支舰队,驻扎在庆尚道、全罗道等地,拱卫黄海与朝鲜沿岸。
李朝从中国身上学会了长城防御体系——全国境内拥有完备的烽燧体系和驿递,与沿途的城堡构成了立体的防御体系。
在庆尚道就有两条直烽,可以从釜山直接传递到杨州、忠州地界,与驿递道相接。一旦庆尚道有事,一天之内预警便可抵达汉城。
这是李朝国初定下来的警戒体系,李成桂等历代明君留下的宝贵遗产。然而,架子还在,瓤子却烂透了。
朝鲜的这些军队,除了咸镜道的军团常年抵御女真,还算身经百战外,其他部队都是花架子,久不知兵,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程度,都差到了极点,普通士兵连武器都抓不牢,更别说打仗了。烽燧堡更是大部分被废弃,成为残垣断壁。
也正因为如此,朝鲜面对倭寇和后金的侵袭都无计可施,节节败退。
如今天朝上国要攻打朝鲜,朱由校提前让住在大明的朝鲜使者回国给李倧带话,叫他赶快投降献上国土。
李倧听说大明要攻打他,震惊地不能言语。尽管如此,他最后还是选择抵抗,而非投降。
在朝鲜的釜山镇,以毛文龙为首的明军战船遮天蔽日而来。
很快,位于釜山附近的加德岛鹰峰烽燧台燃烧起了狼烟,表明瞭望台也观测到了敌情。一瞬间,整个釜山附近都狼烟四起,惊慌失措地传递着明军来袭的消息。
明军的海上主力战船在毛文龙的号令下,向釜山的朝鲜战船开炮,隆隆的轰鸣声在人们的耳边响起。
朝鲜人已经被彻底震慑,毛文龙下令全队转向,开始寻找合适的登陆场。釜山的地形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岸多为沙滩,海浪不大,适合登陆的地点很多。
毛文龙在下午找到一处适合军队登陆的地方,距离釜山城池不到十里地。
大批的士兵从主力战船转移到小舟上,如同飞蝗一般冲向海岸线。第一名明军士卒在快接近海滩时,迫不及待地跳下小船,淌着水花,努力地登上朝鲜的陆地。
看到明军阵容如此庞大,驻守此地的朝鲜将领被吓坏了。面对明军的登陆,他没有趁敌军队形混乱之时做出侵扰,只是把城门紧闭,准备守城器具。
毛文龙带领属下士卒登陆之后,由京营的将领阎应元做组织安排。他们并不急于发动攻城,而是先建起了一个营盘,忙着把大船上的物资都卸载下来。
在忙碌的间隙,卢象升派了一名神箭手,快马弛向釜山城门外,挽起强弓,把一支在箭头系着书信的劲矢射进城头。书信的内容就是要求守城将领立刻开城投降。
守城将领拒绝了,他忠于君主李倧的号令,坚决抵抗到底不向大明投降。
要求遭到拒绝之后,明军没有给他写劝降信,而是专心致志地安营扎寨。守城将领不想让城中百姓出现骚乱,他下令宵禁,不许大家出门。他在军营招来歌伎吹拉弹唱,以安定军心。
于是在双方都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后,次日清晨,阎应元组织炮兵攻城。
阎应元被安排给袁可立做属下,是皇帝下达的命令。意在让他进入山东派系的军营中搞好关系,以防止地方军阀尾大不掉的问题出现。另外就是让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将领熟悉一下海上登陆的战法。
面对明军的火炮轰击,釜山的城墙被轰塌了一部分。阎应元急忙组织敢死队进攻缺口。
釜山的守城大将值得尊敬,他亲冒矢石,身披重甲,在第一线指挥守城。他的行为激励了守城的所有朝鲜士兵。在一开始的攻城战中,明军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