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跟熊廷弼说完去中华全席的事以后,立马派六百里加急送上疏给皇帝。朱由校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也派六百里加急送圣旨回来。熊廷弼只好领旨谢恩,然后马上安顿辽东各级文武官员,跟内阁首辅星夜兼程赶回京城参加大宴。
参加中华全席的第二天,皇帝又在中极殿给熊廷弼办了一个接风宴。在接风宴上,皇帝盛赞熊廷弼在辽东对大明稳固天下的贡献。比如说,熊廷弼大规模地屯田和招本地兵,在保证战力的同时,减少了朝廷的粮饷支出,有效地防御了后金。
内阁首辅和六部大臣,以及都察院的长官一起在中极殿接风宴陪同。孙承宗在酒席上冷不丁地说道:“仆心里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孙先生,有话就说,只要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就行。”朱由校说完,又干了一杯酒。
“仆年事已高,近年来更觉两目昏聩,略一操劳就身热晕眩,心摇手颤。七十悬车,古今通义。民间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仆已经年近七旬,恳请陛下允许仆归隐林下,舞鹤于生平之世,歌诗于泉亭之间,不也是盛世美谈?”
“孙先生,怎么说起这个话来,你虽辛苦劳累,朝廷待你也是异数。自开国以来,文臣没有你这样的身兼兵部尚书和内阁首辅的。《易》称见机而作,如果七十岁一定悬车致仕,为什么还有八十杖朝之典?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为了什么呢?”
在与会者来看,君臣唔对到这地步,无论如何不宜再行回驳的了,但孙承宗躬身笑道:“皇上教训的是!不过诸葛亮受任于军旅,仆有幸悠游于太平盛世,两者似乎不可同日而语。”
皇帝竟从座位上起来,认真看了首辅一眼,说道:“孙先生又不对了。皋、夔、龙、比换了人主,移时易地,也还是皋、夔、龙、比!既然身任天下之重,能以‘太平’借口自逃安逸?朕替你思量,朝廷待你厚恩,也不应当言去。朕舍不得你去,你难道忍心辞朕而去?”说罢目视孙承宗不语。
孙承宗急忙跪拜请罪道:“是仆的不是了,仆只替自己想,没想到社稷任重,主上恩泽。如今仆只能竭尽驽钝,报效圣上高厚之恩……”
“好了,好了!平身吧!”朱由校见他畏惧恐慌,遂笑道:“和你折辩,无非舍不得你离朕远去。不过,最近的军队需要调整的事很多,兵部尚书是个烦死人兼累死人的差事。朕看孙先生就安心做内阁首辅,卸掉兵部尚书的职务吧。兵部尚书是个管将管兵的差事,继任者必须是个文武双全的全才。让谁做好呢,这样吧,就由熊廷弼来当兵部尚书吧!”
熊廷弼一听此话就站起来到大殿中央,跪拜道:“回陛下,臣做兵部尚书,那辽东的事又该如何处理呢?”
“现在辽东地界比较太平,朕看你就把辽东总督的差事卸下来,安心做兵部尚书吧。这关外是苦寒之地啊,朕不忍让熊爱卿再受罪。还是待在京城更舒服一些。”
皇帝这番话诚挚恳切,说得语重心长,堂皇正大间又夹着温馨柔情。熊廷弼听懂了,皇帝这是要夺他的兵权,真是费了一些心思啊!
以目前熊廷弼在辽东的军事权威,绝对不输唐朝天宝年间的安禄山。他招收的辽东本地兵更是只知道有总督大人而不知道有皇上。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想要提高打仗的效率,必然要放大统帅的影响力。但皇帝是不能容忍这种现状的持续了。
熊廷弼和他的心腹将领贺世贤都来到京师,只带了几百个亲兵。
“谢陛下厚恩,臣一定在兵部衙门兢兢业业为圣上办好公事。”熊廷弼谢恩道。
“起来吧,孙先生,真是大好事啊,有这样一位英才充实六部,以后你就可以少些辛苦了。来,众位爱卿,陪朕干一杯酒。”
众人纷纷举杯应和,这场筵席就这么结束了。熊廷弼成了兵部尚书,贺世贤被编入京营。
宴会之后的第一次经筵,当着诸位重臣的面,皇帝又根据地方的特殊民情,宣布了一件大事。
“朕有意颁布明诏,为普天下贱民一律脱籍,耕读渔樵,与庶民一律,你们看如何?”
贱籍又称贱民是指不属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