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约有十亩左右,买到手的时候房龄也才不过十年,在这个时代可以算是准新房了。买来后只做了简单的装修和内部改建,便投入了日常使用,目前仍然基本保持着日式建筑的原貌。
不过内院的一套特殊设施倒是引起了使团的关注,这是矗立在地面上的一根金属柱,露出地面的部分高约七尺,七寸来粗,外面有展开的三脚架将其稳稳固定住。柱体外还有一个类似手摇柄的装置,柱脚有导线引出,延伸至不远处的屋内。
“这是电台天线?”陶弘方也算见多识广,立刻便认出了这东西的真实身份。
马博然点点头道:“这是三亚所产的伸缩式天线杆,使用时再在顶部另行加装天线。用手摇柄伸展开之后,高度可达六丈。不过因为这东西太过醒目,一般只会在夜间展开使用。目前这边只有我会使用电台收发电报,所以通信兵的差事也是一直由我在兼着。”
以江户所在的位置,如果要以实体书信传送消息,基本上没什么时效性可言,肯定无法满足情报工作的需要,所以还是想方设法在江户使馆安装了一套电台设备。如果以实际价值来计算,这套设备应该要比使馆房产还值钱好几倍。
使馆内除了马博然之外,常驻人员还有四名文职人员,四名负责安保和情报工作的军人,马博然的亲随仆从一人,两名杂工和一个厨子。由于使馆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马博然并未雇佣本地人,使馆的这些人全都是海汉籍。
尽管日本迫于压力对海汉开放了江户的通商权,但这里的社会气氛显然不像长崎那般开放,各个阶层都极少会主动与外国人接触。除了偶尔有海汉商人来这里办事之外,平时也少有人登门作客。使团的到来让使馆内增添了不少生机,马博然笑称即便是过年也没这么热闹过。
“我这里一年下来访客也不过就三四十人,上一次使馆有这么多人在,大概还是才搬家进来的时候了。不过你们放心,我这边已经提前腾出房间准备好了住处,各位还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我提。”
马博然很难有机会在这里接待来自国内的访客,更何况这些年轻官员都是他的老相识,他也很想借着这个时机,向众人展示一下自己在江户的工作成果。
使团的官员加上随从人员,入住使馆也有将近二十号人了,这对于平时不怎么接待访客的使馆来说,倒也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不过使团对住宿条件倒也不是太挑剔,毕竟出使以来有一半的时间都是住在船上,这里再怎么也比船上的条件好多了。
翌日,马博然便与使馆众人一同前往位于内廓的将军府邸,拜访现任幕府将军德川家纲。
使团一行经由名为樱田门的城门进入内廓,而这里的城防检验就比外廓严格多了,虽然不至到搜身的地步,但守卡士兵不仅一一核对了使团人员的身份,还仔细查看了马车内外,甚至还俯身查看了车底,确认不会有人借机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