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使王敞在看到从漳浦来的奏疏后便立刻找到了李东阳。
前两天李东阳刚叮嘱过他,要是漳浦县那一片有来文就先压住不报,待内阁商议之后再说。
于是这两天他便留了心,今天终于截住了这两份奏折——一份是漳浦县的,另一份则是漳州府的。
在把这两份奏折传给李东阳之前,王敞自己先看了看。
这并没有违反规定。
通政司干的就是这么一件转录存留奏折的活,他王敞作为通政使提前拆看看一下一点都不违制。
“又是这个周侯灿。”
王敞看完这份奏疏后便只有这一个想法了。
他笑着摇了摇头,便收起这两份奏疏,等着下值时交给李东阳。
在李东阳回家的时候,王敞已经在他家等候了好一会儿了。
“宾之,这就是你让我留意的漳浦县来的折子,抄本我给你放这儿了啊。”王敞见李东阳回来了,便放下东西,招呼一声就要离开。
“诶,汉英,”李东阳在某一刻被王敞的一连串话语搞迷糊了,“不坐坐再走?”
“不坐了,不坐了,”王敞摆摆手,“如今时辰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
李东阳就这样看着一头雾水地看着王敞从他家里离开,但在看到桌上半空的茶盏后才想明白了整件事情。
感情这王通政跑到他家里是专程来喝茶的啊。
李东阳拿过王敞放到桌上的奏折,心里却思考起了让王敞转任六曹实权官的可能性。
现在刘瑾势大,虽然自己和杨廷和等人在努力维持朝局,但终究不能抵挡住刘瑾等人蚕食外朝权力的步伐。
所以现在像王敞这样有名望有资历但没有实权的官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李东阳只是思考了片刻,便把这个想法搁置到了一旁。
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机,眼前这个奏折才是他最需要处理的问题。
把漳浦县的奏折完完全全看了一遍后,李东阳无奈地微微摇头。
他自然知道这报捷的奏疏里面必定掺假了,但他也看出来漳浦县的掺假是有水平的。
就漳浦县在奏本里的描述来看,整件事是这样的:
胥文相在六月六之后便下令巡防周边,清剿贼人。恰在这时,孙家因为人命案子记恨上了县衙,与象湖山的贼人一拍即合,准备给象湖山带路攻城。但象湖山贼过于大胆,直接攻打镇海卫城,想勾连海寇,却被镇海卫追击到漳浦县下,与守城的府县人马合力围了这群贼人。
李东阳觉得有些假的地方只有奏折里描写周侯灿在城头上抵御贼人,手刃贼寇这个片段,除此之外他确实也找不出来什么假的地方,只是莫名有种奇怪的感觉。
这份奏疏由漳浦县的急递铺发出,盖上了漳浦县的大印,而后者则是没有知县首肯肯定做不到的。
这就是李东阳觉得奇怪的地方了。
整份奏疏里提到知县胥文相的地方只有事前准备和事中坐镇县衙指挥这两处,完全被周侯灿所做的事情压了下去。
一县之长怎么能放任这种奏疏发出去呢?除非连知县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
可李东阳却不认为这件事是真的,就算周侯灿确实上城了,但也是没有亲手杀一个贼的能力的。
然而漳州府的奏折和漳浦县的如出一辙,这便不得不让李东阳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周侯灿有胆识不假,但难不成周侯灿真有这份能力?
因为漳州府是肯定没有必要去帮下面县里的一个主簿邀功的,没这个必要。
事实上李东阳确实猜对了,严格意义上讲,周侯灿并没有自己杀掉一个人,而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杀的。
但李阁老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在整件事情中,胥文相整个处于静默状态,什么都没干。而这次漳州府相当于什么都没干就白捡了一份功劳,自然会按着周侯灿的意思发出奏疏。
李东阳看完之后,便开始考虑该如何处理孙家。
他作为首辅,自然明白如果严格依律处置的话肯定会引起一部分反弹。
有些人可不管孙家犯没犯事,而只在乎自己家族的利益。
虽然之前已经有知县找各种理由让富裕之家败落的,但他们用的大多是赋税上的借口,有真凭实据,好查得很。可这次不一样,孙家如果不肯认下这个罪名,那终究是个隐患。
孙家就算再没落,祖上好歹还出过布政使,就这样在人不完全认罪的情况下说惩办就惩办。虽然有人证有物证,在律法上没问题,但是在实操中问题可就大了。
李东阳身处首辅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现在大明已经漏洞百出了,在刘瑾这帮人的祸乱下,国朝正在偏离原有的行进轨迹,好不容易形成的稳定局面有可能随时会崩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