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广泰离开,周侯灿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太阳,然后叹了口气,缓缓地走进了明伦堂之中。
“诸位,不妨说说各自的见解?”
虽说刚刚周侯灿已经给黄训导又解释了一下,但这并不代表生员们都明白周侯灿的意思。何况周侯灿在给黄训导解释之前还专门给生员们留时间去思考,这个时候生员们中肯定有人已经有想法了。
“县尊,我们知道你说的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是你说的和书上说的又不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
周侯灿思索了片刻,便回答道:“现在你们肯定是要学书上的东西的,因为你们毕竟要靠着这些东西入仕。可古人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对书上的东西,即使是圣人之书,我们当然也可以提出自己和前人不同的见解,这无论怎么说都是没有问题的。”
“诸位不妨就当我今日是来给各位换换气的,过了今日,大家该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这没有问题,也不用去问。但是我想让列位知道的是,你们也可以像我这样,对书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好,我们重新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周侯灿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估摸着所剩不多的时间,便挥了挥手,让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国与国之间的所谓‘道义’和人与人之间的道义到底一不一样?”
“不一样。”
很快便有生员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周侯灿已经提出过一段时间了。
“好,我们已经知道了个人和国家之间所讲的道义其实不是一个东西,那国家之间该讲什么道义呢?个人之间的道义又是什么呢?或者说,还是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取舍呢?”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侯灿没有再给生员们留时间回答,“我们可以分开来看。”
“大家知道,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的时候,烛之武是怎么劝秦穆公的吗?”这个问题倒是好解释,周侯灿直接拿了《左传》里一个现成的例子,“所谓‘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对吧?”
周侯灿说的这件事就是《左传》中的着名篇目——烛之武退秦师,他提到的“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句话便是秦穆公被晋惠公摆了一道的明证。
晋惠公依靠秦国的力量得以回国为君,为此把焦、瑕两个地方许给秦国。然而,晋惠公渡河回国后,不光不承认这件事,还在河上搭建防御工事,这可把秦穆公气得不轻。
而这个晋惠公就是正和秦穆公一起围郑的晋文公重耳的弟弟。
“我们不说其他的理由,就单说烛之武指出的这个事实,是不是秦穆公退兵的一个原因?”
见众人点头,周侯灿便继续往下说:“那晋惠公的说法也好笑,他的大臣为了保住国君的名声,都去劝他按照约定把地送给秦国时,他却说什么他不能割让祖宗之地。”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嘛。”
周侯灿看向下面的生员们,语气逐渐加强。
“你说送的时候怎么没想自己的祖宗呢?真到送的时候就拿祖宗当借口,这晋惠公也是有一手的。
“晋惠公的下场大家都知道了,我的意见是,他死不足惜,因为他不仅坏了自己的信誉,还败坏了整个晋国的声誉。
“这就是国君和常人的区别。
“国君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