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操和袁绍在仓亭展开大战之际,李应趁着并州高干主力尽出,随即传令河套地区的张燕率五千兵马南下并州,又命驻守西河郡的马腾引兵马五千从西面进攻并州,自己则亲率关中主力大军六万精锐进入并州,三路大军进展顺利。
却在此时,袁绍兵败,退守邺城,高干引一万主力回援并州,李应于是假意命大军包围太原,实际上在高干必经之路上设下伏兵,就等高干上当,却不想,高干实在狡猾,假意领副将引三千兵马鼓造声势冒充高干主力,他却率麾下大军悄悄绕道回到太原城中。李应伏兵仅仅吃掉了高干三千老弱残兵,倒是替高干解决了一个累赘。
李应随即只得命令大军包围太原,切断一切外出通道。随后命令大军猛攻两日,伤亡不小,却还是没能啃动太原这块硬骨头。李应随后命石宽、马超等人日日到城下叫骂,高干却高挂免战牌,就是不出城应战。无奈之下,李应只得命大军继续围困太原,另一方面急召贾诩押运粮草前来。
五日后,贾诩终于押运粮草来到李应大营,李应随即拉着贾诩来到中军大帐之中,急声向贾诩问道:“如今之际,高干避战不出,太原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某无计可施,文和各有谋划?”
贾诩闻言拱手说道:“自打接到主公召唤,一路上,某都在考虑破敌良策,如今却有一计,可大败高干,拿下太原城。”
李应急声问道:“文和快快说来。”
却在此时,亲兵禀告李应,说是营外有一青衣书生求见李应。李应闻言本想不见,却听到贾诩说道:“主公,来者是客,不如见上一见,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李应只得按耐住心思,让亲兵将人带到大帐说话。
不一会,一名青衣书生来到大帐之中,看到李应又看了看贾诩,随后拱手行礼,说道:“晚生马良,字季常,拜见太尉。”
李应听见来人自报是马良,随后脱口而出:“莫不是神笔马良!”
马良闻言一惊,随即问道:“太尉为何称某神笔二字。”
李应顿时无语,后世之事总不能告于他人吧。
贾诩见此赶忙接过话茬,说道:“某乃贾诩,人言:马氏五常,白毛最长。主公见到季常,不由得出口称赞,看来季常和主公一见如故不!”
李应闻言说道:“神笔二字,先生当的起。不知先生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马良见此说道:“谢太尉称赞,某此次从襄阳而来,正是前来投奔太尉,来到长安,却听说太尉率军出兵并州,又听闻太尉包围太原,故此特来献计。”
李应闻言说道:“先生不远千里前来投奔,某心中甚是感动,敢问先生之计?”
马良看向李应,随后又看向贾诩说道:“并州高干,前番率主力驰援邺城,却被曹操大败,此番恐怕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了,只是仗着太原城池坚固,欲要做困兽犹斗,恐怕此时,高干做梦都想着会有援军来救。”
李应看了看贾诩,见贾诩闭口不语,又看向马良说道:“先生所言属实。”
马良接着说道:“如此,某有上中下三策可破高干。”
李应闻言说道:“愿闻其详。”
马良说道:“太原城外有一条河,想必太尉已经留意,此河名叫汾河,乃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太尉可命士卒在上游筑坝截断水流,届时可挖开堤坝,放水淹太原城,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
李应闻言说道:“此计不可行,太原城池坚固,某日后命大将坐镇并州,太原当是首府,何况满城百姓无辜,此举必然不妥。”
马良闻言不由得心中一笑,随后拱手说道:“那说中策。高干此时,最需要的是援军,但他知道冀州袁尚,幽州袁熙都不会救他,至于青州袁谭自身难保,也不会千里驰援于他,普天之下,能救他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兖州曹操,另一个则是鲜卑人。”
李应说道:“正是此理。”
马良说道:“太尉可命大军内紧外松,装出一副军纪散漫的样子,让高干产生侥幸心理,届时他必定四处求援,主公届时就可将计就计。”
李应说道:“此计甚好。”
贾诩闻言说道:“主公不再听听马良的下策如何?”
李应闻言说道:“下策无非就是强攻城池,昼夜不间断,分批次猛攻城池,仗着兵力优势,攻破城池。”
马良闻言眼前一亮,随后说道:“正是此计。只是如此,伤亡不小,所以说是下策。”
李应随即看着马良说道:“季常之才,某已知晓,可否留在某帐下听令,已施展季常大才。”
马良闻言叩拜在地,说:“某求之不得,今日,马良在此拜主了。主公。”
李应赶忙扶起马良,说:“哈哈,季常初到,就献上一份大礼啊!”
李应随后依计行事,传令全军内紧外松,分三个批次,轮流包围太原,另外两波兵马休整待命。
五日后,高干见李应大军包围松懈,果然四处派出斥候求援。随后全数被李应截获,李应看着高干写给各路诸侯的书信,目光落出,却是一份写给乌桓首领蹋顿的书信,信中大篇幅阐述袁绍与乌桓的交情,最后才恳求蹋顿救援并州。
李应随后召开胡车儿,对他说道:“胡车儿,某有一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你。”
胡车儿随即拱手听令。李应于是附在胡车儿耳边说了些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