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文又道:“秦人守法,果真名不虚传。王上有此国人,何愁霸业不成,秦国有此国人,何愁王业不兴?”
“薛公所言,句句在理。薛公,伐韩之战的事,你已经知道了吧?寡人想听听你的看法。”
“王上,恕我直言。”田文垂手道:“我秦军伐韩,受阻于宜阳城下,寸步难行,而韩国又同齐国议和,想来罢战之不远矣。为今之计,王上只有两个选择,一则向宜阳增兵,一则撤兵。”
“臣,认为王上应当撤兵。”
“请试言之。”
“王上,齐韩弭兵,韩国就能调动更多的兵力增援宜阳,而魏国自始至终都在按兵不动,隔岸观火。韩国虽,但人口甚众,兵马甚强,好歹是一个万乘之国,若王上不举国之力伐之,恐难有胜算!”
田文顿了顿,继而道:“然则,王上能倾国之兵,举国之力伐韩吗?不能。秦军东出,尚且只有数万人,王上要顾及的,不仅是伐韩之事,于民生所计者,疏通河道,修建官道,开凿都江堰等等,皆是浩大的工程,王上全力东出,与韩大战,则国内空虚,一应工程,都当停止,停止,不是前功尽弃,但也很难再重新启动。”
秦王微微颔首道:“这正是寡饶顾虑所在。薛公,如此来,寡人只能从韩国撤兵了吗?”
“唯有如此,秦国才能幸免于难,不至于因秦韩之国战,而让国内的工程都停止,让国内的生产都陷入停滞。再者,王上,现如今秦军略占上风,又得武遂,王上何不趁机与韩国弭兵,握手言和?”
闻言,秦王意味深长的看了田文一眼,道:“薛公,你的这些,寡人都会考虑的。寡人此番召你回来,除了咨询伐韩之战事,还有一事。”
“请王上明言。”
“薛公腰挂秦齐两国之相印,盛宠如此。秦、齐因伐韩之事结盟,相约瓜分韩地,而今齐王背盟,接受韩国人求和之请,寡人心寒甚矣!薛公可否为寡人修书一封,或者让人在齐王面前帮衬几句?”
田文埋首道:“这都是臣应当做的。”
“好!”
秦王笑了笑,道:“薛公一路风尘仆仆,甚是辛苦。薛公,万事拜托你了。”
“臣,领命!”
等到田文的马车渐行渐远,原本待在秦王的边,一言不发的樗里疾,忽而上前道:“大王,这田文的心思,有些高深莫测啊。”
“高深莫测?呵呵,王叔,你太高估薛公了!”
秦王摇摇头道:“薛公为齐王之侄子,祖父是齐威王,父亲是靖郭君田婴,这样的人,焉能真心实意辅佐寡人,焉能背弃齐国?”
“他是在秦国心在齐啊!”
樗里疾蹙眉道:“既然如此,大王为何仍让薛公视察?薛公明察暗访,能更加彻底地了解秦国的国,恐于大秦不利啊。”
田文勘察秦国的风俗民,以及山川河泽,驻军图籍之事,秦王如何不知?只是,这些东西田文知道了又何妨?
齐军能打进函谷关吗?
秦王意味深长地道:“这正是寡饶用意所在。通过薛公的描述,齐王能清楚秦国的强大之处,齐国会忌惮,但同样的,秦齐两国并不接壤,并无多少实质的利害关系,这有利于咱们大秦在邦交上与齐国的博弈,而无害其他,何乐而不为呢?”
“大王明鉴。”
樗里疾点零头,又道:“大王,如此来,这薛公应该在秦国待不了太久吧?”
“寡人不会让他待的太久的。”秦王淡淡的一笑,道:“寡人已经向甘茂许诺,待他攻下,夺取三川后,就封他为左丞相。王叔,届时你就是大秦的相国!你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啊。”
“老臣,愿为大王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