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闲不住的来听他讲述自己的观点。
“老师,为何是错在了时机?”欧阳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好学又喜欢提出问题的人。
杨浩抿了一口茶水,点着地图上整个北方的位置上:“契丹也好,党项也好,甚至是现在金人女真也好,他们有文化底蕴吗?没有,那么他们难道不需要这些吗?是需要的,治国不是靠刀马长枪,靠的是头脑,是知识。”
“萧绰让起点人学习我汉家文化没有错,但是契丹人想要真正的稳定住国祚,却不是那么简单的,稳定国祚最根本的是农耕,要有充足的粮食,让百姓吃得饱,穿的暖,这才根本。”
“德明,你来看,辽朝幅员辽阔,可大部分土地都是草原和戈壁,不适宜种植,而且在西京道以及上京道,都是人烟稀少,如果有一种作物,能够适应这苦寒之地,能够让他们拥有富裕的粮食基础,那契丹的改变也许就看的出来了。”
“再看我大宋中原之地,江北之地且不说了,这江南富庶之地,一年两季三季都有之,这便是我汉人可依仗的地方,这些游牧民族也好,渔猎民族也罢,他们觊觎这中原的富庶,时时刻刻都想着南下,如果单纯的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想法是对的,这一点如果换了是为师,或许为师也会这么做吧。”
李纲捏着下巴,皱着眉头:“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算是今朝我朝攻伐了这辽朝,日后也还会有其他的国朝的崛起,难道就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吗?”
“哈哈……”杨浩笑了,坐了下去,淡淡的说道:“这就是留给你们的课题了,为师给你们五日的时间,去想想,该如何做,怎么做,想好了,咱们一起讨论。”
“呃……学生知道了,学生告退。”
杨浩不会那么手把手的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他要的不是提线木偶,要的是脑子里有东西的学生。
自从这李迒被认可了之后,时不时的也会来听杨浩授课,虽然明着还是称呼姐夫,但已经开始以学生自居,来听了几次,就觉得太学里每日读的那些四书五经没了趣味了,索性也不回去了,有时间就跑来府上。
最让杨浩没想到的是,那日的杂剧演过之后,欧阳澈莫名其妙的和陈东成了好朋友,到底是鱼找鱼虾找虾啊,二杆子还是得找二杆子。
欧阳澈到是一点不吝啬自己从杨浩这里学到的东西,陈东问,他就说,陈东便会仔细听着。
包括那李迒,时不时的会将自己新学到的,在学堂上讲给那些孩子们听,偶尔那秦桧,邢焕也会在那里旁听,起初有些嗤之以鼻,可后来却是越听越有滋味。
这些事情,杨浩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却从来不去说什么,装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可内心里却很是喜欢,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局面……
一个时代的改变,不应该是波澜壮阔的,一般波澜壮阔的都不会有好下场,从细节处,慢慢的变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