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固然在已巳之变中未能阻止建州兵临城下,但他死后,建州依然能自如的突破大明北部防线,深入直隶和山东,如入无人之境。
同时原本牢固的关宁锦防线,开始摇摇欲坠,屡战屡败。
直到松锦大战,大明最后的精锐全军覆没!
袁崇焕不是万能的,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杀袁崇焕是万万不能的。
退一万步讲,要杀袁崇焕,总得找个人替代吧,但现在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些人还没成长起来。
章程想找几份符合自己心意的奏本。因为对上位者而言,与其亲自下场,不如顺水推舟。
但满朝文官,没有一个为袁崇焕说好话的。
几乎是一面倒的数落他的罪状。
也就是私自议和、妄斩大将、市米资盗这几条。
就连他的座师韩爌和举主钱龙锡,也保持沉默,没有为他辩护。
还有人指责袁崇焕图谋不轨、投降建奴的,更属于推理臆断,没有实际证据。
章程叹了一口气,他对大明文官的这副德性,早已见怪不怪了。
自己对国家无尺寸之功,但却嫉妒熊庭弼、袁崇焕这种能力比自己强百倍的人,一有机会就落井下石。
眼前一亮,终于有一个规劝崇祯慎重行事的人,是阁臣成基命。
他虽然也没有回护袁崇焕,但是从稳定局面的角度,提醒了皇上逮捕袁崇焕,对辽镇军心的影响。
成基命指出,小不忍则乱大谋,希望皇帝统筹全局,从长计议。
章程将这份奏本挑出,放在一边。
这倒是个老成持国的,可以重用。历史上确实是因袁崇焕被下狱,导致辽东兵溃走,形势更加恶化。
继续翻看,直到最后一份奏本,章程眉头一皱。
这份奏本来自大同总兵满桂。
根据满桂的密奏,他在卸甲时发现盔甲上有两只箭头的形制,来自于袁崇焕所率领的关宁军。
满桂坦言自己虽与袁崇焕不睦,但他一开始还是不敢相信袁崇焕敢谋害自己,认为这可能是建奴的奸计,本不欲上奏。
但是第二天在广渠门外同关宁军并肩作战时,自己再次遭到辽东兵的冷箭,因此不得不上达圣听。
希望皇上严惩袁崇焕这种痛击友军的行为!
章程看着奏本,以手扶额,有些头疼。
说实话,现在勤王兵力最堪用的就是满桂率领的大同标营和袁崇焕带来的辽镇军。
但袁满二人的矛盾,显然已经十分突出。
也许历史上崇祯这一天突然将袁崇焕下狱,也是在二人中做出了取舍。
而这个选择,最终也让他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王承恩,袁崇焕现在关在哪里?”章程转过身去问道。
“回万岁爷,此人现下被关在北镇抚司的诏狱里。”王承恩恭敬答道。
“那他带来的那些辽镇兵怎么样?可有异动?”章程问道。
把袁崇焕抓起来不要紧,他手下的兵可是当前大明最强的战力。
王承恩道,“袁督师带的辽兵原本就没有进城,清兵退后都驻在蓟州。”
章程舒了一口气,看来此时的祖大寿还没有溃走山海关,自己刚才初步形成的一些设想,还有操作的空间。
想到这里,章程(以下章节主角称崇祯)坐不住了,将桌上几个奏本笼在袖子里,吩咐起轿,径往诏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