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岁末年初。
大殿之内,成基命领着内阁廷臣,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礼部尚书何如宠,左都御史温体仁,同王承恩率领的司礼监相对而立。
今天廷议的主题,是过去一年的财政决算和未来一年的财政预算。
王承恩尖着嗓子道,“过去一年,前有虏患,后有兵灾。这白花花的银子哟,真如流水一般画出去”
“若非圣上御临寰宇,指引方向,重整河山。诸位大人辅佐阴阳,相忍为国,度支上颇有进益。今年这年关,我都还不知道该怎么过哩!”
王承恩给了一个台阶,原本肃重的气氛立刻活跃了些许。
成基命身为文官之首,当仁不让的接过话茬。
首先不露痕迹的接过王承恩的奉承,又不失谦虚之词。
然后也将司礼监过去一年对内阁工作的大力支持浓墨重彩的点出。
最后的落脚点,当然还是皇上英明。
“...兵危战凶,江山蒙尘之刻,陛下智珠在握,先许蓟辽督师洪承畴以重任,逐东虏于塞外,又授大同总兵满桂以精兵,戢兀良哈旧部于应昌。用人之明,绝类太祖!”
一通拍马之后,成基命谨慎地望向帷幄之后,崇祯朦胧的人影。
成基命并不仅仅是因为崇祯之前在廷议中突然提拔自己成为首辅而心生敬服,而是因为刚才所列举的一大串功绩,很多都是崇祯绕过既有的文官体系,一力促成。
如果这些事情失败,那么文官政府自然会更有底气,拿起《皇明祖训》和四书五经去一本正经的劝谏。
但问题是崇祯都做成了,这岂不是说明文官们如同摆设,皇上不用他们也能治国?
下级对上级的畏惧,往往就源于下级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替代的。
帷幄之中,崇祯咳嗽一声,“今天是腊八,朕让御膳房也为诸位爱卿和几名大伴熬了腊八粥。一会议完事,大家便从小太监那里领了食盒回去吧。”
廷臣和司礼监众人连忙不迭谢恩。
崇祯又道,“正值佳节,朕也不想久留各位。几位爱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种可有可无口颂圣明的话,就不必说了。”
成基命心中一凛,心里清楚圣上一贯的作风也是务实事功,连忙切入正题。
“过去一年的支出,大头还是辽饷,共计四百五十万两。”
“建州入塞,各地勤王兵马发放粮饷、赏功银一百万两,粮草征买五十万两。”
“西军出塞征喀喇沁,也即兀良哈三卫,总计粮饷、赏功银一百万两,重修应昌城前期开销四十万两。”
“陕西三边剿匪,开支粮饷一百万两。”
“直隶顺天府等重建城墙官寺六十万两,赈灾及减免赋税杂色米麦三十万两。”
“西北旱灾赈灾二十万两,黜免赋税十万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