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长安狴犴何其多,天狱地牢廿六座。欲问兄因何事来,掩面**草中卧。
长安监狱遍地,种类不一,有廷尉诏狱,郡县邸狱,还有圈养女囚干活的掖廷、暴室,处罚宫刑人犯的蚕室,关押将领及属员的北军狱及居室,居于地下的虎穴等,大的监狱守卫森严,狴犴镇门,令人不寒而栗,小的监狱白日如暮,阴气沉沉,常闻哀嚎之声。
刘彻自皇后自绝、太子逃亡后,每日坐卧不安,想到亲生儿子竟然举兵谋反,心生无限愤恨,又有钩弋夫人、苏文一干人等添油加醋,更是心意难平。可如今太子太子一脉已逃的逃、死的死、下狱的下狱,大树已倾、鸟兽四散,心里又感觉又痛又悔。“那是朕的亲儿子啊,他心地纯良,怎么会突然谋反?”这种念头一天要在心中重复数遍。
又有宗正刘长乐密奏皇后遗言仅提及皇曾孙,没有只言片语为自己辩解,更让人觉得巫蛊之事扑朔迷离,奈何圣意如箭,怎能说改就还、说更便更?
“别嚎了,别嚎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郡邸狱阴湿的木牢里,一个矮粗的妇人终于忍不住同室婴儿断断续续的哭嚎,从身下随便抓了一把麦秸朝婴儿砸去,麦秸飘在婴儿脸上,婴儿的哭声更大了,其他几人或无动于衷,或骂那女人。
那妇人气的直拍地,道:“小祖宗,你命短就罢了,让我们多活两天吧!”婴儿像听懂了一样,竟然渐渐的安静下来。那妇人一看,这个据说是皇曾孙的婴儿,才来两天已经面黄肌瘦,满头痱子,眼窝深陷,完全脱了形,襁褓也糊了好多泥,屎尿沾满水云纹肚兜,屁股一片通红,天气暑热,骚气难闻,只有一个手脖子上的铜镜,看起来十分精致。
“哎,你是造了什么孽。”妇人不忍心,用自己的烂袖子给婴儿擦了擦头上的汗,又抓了几把干麦秸垫在他屁股下面,自言自语道:“咱都死的体面点。”
这时,突然有狱卒过来喊:“都起来都起来,到二道门口排队!”
妇人听了,面如死灰:“看来今天是真要死了……”
“死什么死,还轮不到你死,是新来的廷尉监要检视犯人,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今天不杀人!”狱卒狠狠道。
良久,在一群狱吏簇拥下,一个身材短小消瘦的官人缓缓而来,边走边皱眉听着旁边的狱吏念名册和属籍。只见他头戴獬豸冠,腰佩紫授,悬着虎头鞶囊,甚是威风,再看他面相,须髯疏朗,面目慈和,望之大有如沐春风之感。
“这些囚徒,多是些小门小户,受巫蛊之事牵连而来,朝廷对他们的刑罚还没有定论,务要善待。”廷尉监缓缓说道。
“当然,当然,廷尉监所言极是。”左右都附和道。
那些囚徒听了,都搀扶着跪下,纷纷道:“谢廷尉监,谢廷尉监。”
这人就是新来的廷尉监丙吉。丙吉弯腰叫他们起来之时,突然看到队伍最后一个矮胖妇人抱着一个极瘦小的婴孩,浑身邋遢,双眼茫然,忙走上前查看,左右也都紧紧趋身跟着。
“这是你的孩子?怎么饿成这样!”丙吉看到婴孩面黄肌瘦,那妇人却很粗壮,忍不住怒道。
矮胖妇人听了,心想这新来的官人看着面善,好好逢迎说不定能过点好日子。便跪下低声下气道:“回廷尉监,这不是民女的孩子,民女还是黄花闺女呢,民女叫付则,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大舅在少傅石德家给我谋了个粗使丫鬟的活计,才吃了半年饱饭,就被抓起来了,民女是冤枉的啊!”妇人顺势哭了起来。
丙吉听了,不再看她,转向狱丞道:“这到底是谁的孩子?”
狱丞听了,支支吾吾不知所云。这时,跟在丙吉后面的一名小吏道:“我们廷尉监最是公允的大善人,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狱丞听了,才低头向丙吉耳语道:“这婴孩是刘据的孙子,前几天,苏公公传旨将刘据的嫡亲杀了,他不知道刘据还有个小孙子,因此落下了,我们正不知怎么办才好!廷尉监大人,真不是我们有意包庇,确是疏忽,因为籍录上没有他。”
丙吉听了,不觉大惊,卫太子竟然还有后人在此!在他第一次为廷尉监时,曾与太子有过几次照面,太子忠恕仁厚,令人如沐春风,如今惨遭小人设计,据说已经全家死难,千古奇冤,无出于此!就连德誉天下的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