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明显被说动了。
身为天朝上国,万万人之上的重臣,他们对于外邦已经有了的事情,还是比较在意的。
其实这会儿他们还没有……但走在前头有什么错呢?
唐时锦续道,“所以,诸位,暂时忘记科举好吗。我们现在要做的这件事情,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为了扫盲。这是一件计之百年的事情,短期内成效不显。我们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明白书中的道理,而不是单纯为了让大家‘识字’。当然了,若真有有天份的,我们也可以设奖学金、助学金,但我暂时并不建议这么做,我希望这件事情的目标,放在‘明理’上,让它与科举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件事,也就是说,你读完这一年,想科举,仍旧与之前的情形一样,有钱就读,没钱不读。”
桃相一直没说话,直到此时,才道:“诸位,这只是一个开始,开始,总是要谨慎,总难免艰难,可若是当真成了,百年之后,我大庆全民读书,人人识字,诸位遥想那情形,是否叫人热泪盈眶?”
“确实。”唐时锦道:“而且,诸位,我们一直在推广新粮、新蚕,推广种种的便利,我们一直在努力让百姓富有,安居乐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点就能做到,但在家有余钱的情形下,是攒着?是挥霍?是买衣食还是做什么,这仍旧是一个选择……所以,我们在这之前,就可以提前给大众一个观念‘再穷不能穷教育’,读书至关重要,所以家里只要有钱,就要供孩子念书。让每一个家族都有能力供孩子读书,让每一个学子都能进入学堂,这是与科举不同的另一件事,却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大事。”
她加重语气:“假如说,连在座的,得尽读书之益的人,还在鼓吹读书无用论,那,我们要如何教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
众人被她给说服了。
然后大家就开始商量怎么做的问题。
首先,义务教育这个说法,大家集体反对,然后几个人商议了一番,觉得可以称之为“国恩学堂”,让学子们明白,这是国家给予他们的恩德,将来才能心怀热血,报效国家。
这个纯粹是时代特征,重视恩义,弘扬君恩,在初起阶段这么做没什么不好的,还能让人更加的“忠君爱国”,唐时锦也不反对。
然后才开始商议具体的细节。
唐时锦是真的受不了这种冗长的会议。
在她的公司敢这么开会,磨磨叽叽的,她绝对把你开了,但这些人早就习以为常。
反正这么多人,讨论了一下午都没出结果,晚上加了个班不说,第二天还得继续。
他们觉得,可以把试点放在江南陪都,或者直接就放在京城,一来管理调度方便,二来,京城本就应该最兴盛。
也有的说,义务教育的时间,起码要放到两年,两年时间,大部分资质好的可以写信了,学算学的可以看帐了,让他们能学有所用,他们才会感觉到君恩浩荡。
还有的说,其实可以征管民间学堂,不然这个兴办之后,民间也会受影响。
尤其是陆可进,也不知道算专业还是不专业,他说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