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瑜。
范雍久负盛名,战绩剽悍,自不必说。
萧绍瑜以弱冠之龄,却屡败杨彦超,元沐不得不重视之。
虽说战功多半应归于范雍,然萧绍瑜屡屡身陷战阵,勇气可嘉也。
其之勇气,足以激励梁军士气。
辅以范雍之能,二人合璧必为劲敌。
与萧绍瑜同龄的陆氏兄弟,重要性次之,却不需元沐过于关注。
若是换作其父陆瀚清,则另当别论。
谢韬、曹兴霸,重要性再次之。
至于叶清玄、范氏兄弟、柳文菲等将,元沐或不知其存在,或无视之。
元沐需要确定的是:萧绍瑜和范雍,是否已得梁帝重用。
从而预估胜算。
“据申屠昆提供的情报,南康郡王已奉梁帝之命,前往督军沿江防线。
范雍同行南返新昌,并辅佐之。
二人已率本部人马离开梁军大营,并无封赏。”
杨彦超回道。
此刻,梁魏大军对峙,无论胜负如何,萧绍瑜确无必要北返睢陵。
魏军胜,则千里淮南终属魏,睢陵必然易主。
梁军胜,则千里淮南化险为夷,败退的魏军便无暇顾及睢陵。
睢陵的命运,已不取决于萧绍瑜,而决于大势。
调萧绍瑜督军沿江防线,梁帝应是出于稳健之考量。
所谓:未虑胜而先虑败。
须知若梁军决战不力,长江天堑便是梁都建康的惟一屏障。
故惟有守住长江,方可保建康,保江南广袤而富庶的国土。
此老成谋国之策也。
与梁帝打了二十年交道的元沐,却能拨云见日,透过现象看本质,入木三分。
“看来梁帝对十年前的旧事,仍是耿耿于怀。
如此,便是天助我大魏了!”
在元沐看来,梁帝之命看似布局合理,实则不然。
他猜测,梁帝是担心范雍重掌京营劲旅,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当然,萧绍瑜掌京营,也是一样的。
调二人南返,便是排除隐患,以利大战。
本质上,梁帝仍是弃范雍而不用。
元沐的心中,再增胜算,已然有了八分。
双雕之计酝酿于胸,他沉声大喝:
“击鼓升帐!”
闻令,杨彦超顿时喜形于色,大呼:
“殿下英明!”
王帐亲兵不敢怠慢,闻令即行击鼓。
一时间,魏军大营鼓声大作。
持续数日的春雨,渐有停歇之势。
鲜卑镇将的心情刚有起色,便被大作的鼓声弄得紧张起来。
击鼓聚将,便意味着将有大战。
而此刻,梁军兵强马壮,京营劲旅云集,在兵力上亦与魏军相当。
在此番南征期间,这支梁军当属最强。
何况还有梁帝坐镇中军呢。
已然萌生退意的鲜卑镇将,自然并不情愿出战,并对战局持悲观态度。
但元沐的王令,他们还不敢违背,只好纷纷赶往王帐。
待诸将齐聚王帐,元沐先声夺人:
“诸位将军,我大魏破梁的时机,到了!”
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可谓意气风发也。
《梁书·武帝纪》载曰:
彭城王元沐妄许魏帝,月内破梁,海内狂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