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
柳世权乃假节刺史,无梁帝明诏,陆瀚洲同样不能号令其军。
故他之表态,与萧绍瑜异曲同工。
陆瀚洲确是得梁帝秘旨,深知战局微妙,片刻耽误不得。
见军令已然统一,他当即分兵派将,东援梁帝。
“柳刺史,请你率本部人马为大军先锋,即刻拔营东进。”
“下官领命。”
“九殿下,请贵部随本将中军行动,稍后拔营。”
“便依陆领军。”
于秘旨中,梁帝严令陆瀚洲:
“务保九郎周全!”
决战元沐,不同于破袭偏师。
元沐麾下多鲜卑勇将悍卒,战力远胜于偏师,战之必苦。
当初,萧绍瑜困于睢陵,梁帝鞭长莫及。
然于即将到来的决战,梁帝必须确保萧绍瑜万无一失。
透过秘旨,陆瀚洲已知梁帝对萧绍瑜寄予厚望。
皇帝对皇子的厚望,代表着什么?
故陆瀚洲将其留在身边,以西路军主力相护。
萧绍瑜并不知梁帝秘旨。
他领陆瀚洲之令,一因有言在先,不可食言于众。
其二,他是有意藏锋。
此役,他已然出尽风头,扬名梁军,简在帝心。
凭功,梁帝赏赐实职,扩张势力之谋便可达成。
若不知收敛,锋芒再盛,必招诸王之忌,便过犹不及了。
他欲适可而止,徐徐图之。
实际情况,甚于他之预想,太子已然忌惮于他了。
徐温就事论事提及萧绍瑜,太子当即勃然大怒,可知忌惮之深。
也许,这也是太子加紧篡位的一个原因吧。
豫章、晋安二王,何以与之相抗多年?
皆因梁帝暗中扶植之故。
纵使太子不懂,刘皇后必看破并教之。
豫章、晋安二王,是对抗太子的明星皇子,却非全部。
实际上,梁帝对诸皇子皆有扶植,多寡不同而已。
以前的萧绍瑜,是惟一的例外。
他不任实务,亦无临时差事,毫无政绩可言。
梁帝便是想扶植于他,也没有借口,何况还有十年前之故事呢。
现在,形势却是大有不同了。
京中遍传,“谢宣怀欲弑君”之谣言。
若太子篡位不成,可以预见梁帝必罢谢宣怀。
主和派领袖遭罢黜,十年前战和之争形成的禁忌,便有松动之可能。
当此之时,萧绍瑜恰建殊勋,梁帝大概率会扶植于他。
故太子篡位成功,必除萧绍瑜,毕竟梁军中范氏的影响力还在。
济阴校尉周盛对萧绍瑜的拥护,便是明证。
济阴校尉栾云、钟山的跳帮,则是佐证。
总之,凭借范氏残余的影响力,萧绍瑜尚能赢得部分军中将领的拥护。
于太子而言,这是威胁。
济阴士族、佐官对萧绍瑜的支持,则是萧绍瑜自身能力所致。
这同样是威胁,甚至是更大的威胁。
须知南梁的统治,便是建立在士族拥护之上。
萧绍瑜展现出来的能力,已有染指皇权之兆。
太子岂能不惶恐?
若太子篡位不成,侥幸得保储位,他必打压萧绍瑜。
梁帝在位,除之不能。
然而打压,却不受限。
诸王与太子的争斗,不就是打压与被打压么?
显然,梁帝允许争斗、打压等政治手段的存在。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谦逊让帅。太祖严旨中领军陆公瀚洲,保帝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