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 生财之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制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经过十数世纪的实践改进,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质量差。盐田通常分为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或海水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在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据《管子》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史记》载:“太公至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无棣盐业日盛,西汉时渤海郡置盐官。魏晋时盐民在碣石山上修建盐神庙(亦称“盐神祠”),因此碣石山又俗称之为“盐山”。 《魏书.地形》由此“盐山神祠”的记载。《盐山县志 》p108 :“隋开皇18年(598),以县境东南近海处有一座山名盐山,以山名改高城县为盐山县。盐山(今山东无棣县境内大山),古称碣石山,春秋时改称无棣山。山下有月明沽产盐,山腰有盐神庙,魏晋时称盐山。”

    晒盐就是将海水晒成盐的过程。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晒盐一般要经过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建滩都在平坦的沿海荒滩上,按一定的滩池数建造。池埂一般高约半尺,建成一个个方形池,面积从上到下每个方池边长一般为8步(每步五尺),滩池由上而下逐个挖低,落差一般为3寸,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筑坨台,俗称盐坨,以备储盐。滩池周围挖二面或三面大沟,俗称盐沟,以备纳潮储水。向海一面的沟堤,开一水门,设闸以备启闭。其外再开一“潮沟”,直通于海,用以引潮入沟,备盐沟纳潮用。盐滩建成后,还要整滩。王佑安让人将池内泥土挖松,晾干,再放入海水泡稀,在池内将池踩匀,用刮板刮平底池,然后将池内海水排出晾干,用光礅(石制,粗大圆柱形石头)压实压平。滩池周围的大盐沟挖成后,涨潮时即可开水闸纳潮,抓住最高潮位,将潮纳满。纳潮后,用水车汲取沟内海水灌入高卤台,这卤台池底直接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用儋州送过来火山灰配制的原始水泥制作混凝土强度不算高,算勉强能用;第二天将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第三天将二卤台内海水放入三卤台,高卤台内海水放入二卤台,再将高卤台汲满海水。逐日依此类推,利用日光蒸发水分,提高卤水浓度。与古时候制盐不一样的是王佑安在卤台间设置了过滤渠,过滤渠中填着卵石、细砂、木炭,到结晶池时卤水纯度就非常高了,得到的不再是粗盐,而是精盐。水车直接采用风车带动,整个盐场不到十个人。

    明末一担盐五钱银,并不是以前看的网络小说,一担盐就是五两银十两银,王佑安看到猴子的市场调查报告,心想这网络小说太害人了,物价都被长了一二十倍,不过的晒盐基本没有什么成本。二天出一次盐,一次出盐近百吨,按市场价约1000两银子,按六折出货,每天利润达到300两。重要的是市场容量大呀,一年的食盐需求达一千万吨,当然这是后世数据,按一半计算也达到了500万吨,年利润可达1500万两银子。现在的产盐量还远远不足,每天产量必须达万吨以上。产量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销售,特别是现在的政策是盐专卖,王佑安的盐是私盐,不敢明目张胆的上市,只能通过私盐贩子流通出去。到了出盐这天,当结晶池的卤水在阳光的照晒下,结晶池慢慢析出白花花的盐铺满了结晶池的地面,到场的人愣住了,他们只知道煮盐根本不知道还可以晒盐,这盐品质还特别好,基本没有什么杂质。官盐中的海盐因为杂质较多呈淡黄色还略带苦味,只有井盐要好一些。这些盐工冲进结晶池用手捧起盐细细观看,个别激动的盐工还抓着大把的盐往嘴里送,被王佑安啪啪两耳光才打醒,盐虽然不贵,但家家户户都必须买,这些老百姓挣钱不容易能省则省,用盐节约得很。最后王佑安决定给盐工每人十斤盐才让这些人平静下来,让盐们用铁锹把盐收到一起,打包过称,居然有五十多吨。

    等猴子带着一个商人来到千户所时,王佑安正在为盐发愁,琼州府人口太少,每天上百吨的盐根本没有消化的可能,盐场边的仓库已经堆满了,再没有大的渠道,盐场只有停工了。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