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坐在皇位上,右手手指敲打着案几,大殿上回荡着“咚咚咚”的回音。
卫青推荐苏建、李椒推荐李沮。
这两个被推荐的人,都有一定的资历,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他们的出身了。
一个是从地方提拔上来的,一个是先帝留下来的。一个隶属北军,当然,有一种向外戚靠拢的趋势;另一个隶属陇西,和边关将领站在一条线上。
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但是,真正做起来,就变得很困难了。
不论刘彻选哪一个,都会打破朝堂现有的平衡。
这可是掌控一万八千人的副将,加上梁国的人,可就是一万九千人了。要知道,一旦主将出了问题,副将可以直接接管军权的。
若是外戚拿到这个位置,那么他们将会重新返回军队这个圈子;若是陇西代言人拿到这个位置,那么,十年之内,外戚别想染指军方!
一时间,刘彻陷入了纠结。
在他抓耳挠腮,没有办法的时候,一阵尖锐的声音从承明殿门口响起,“陛下,卑臣有奏!”
“谁?进来!”
“诺!”
下一个呼吸,一个穿着黑色官服,头戴刘氏冠的青年,弯着腰,从殿外走进来。
青年走到刘彻与殿门之间距离、靠近刘彻的三等分点才停住脚步。
他拱手作揖,重新等候刘彻的准许。
“原来是桑弘羊啊,卿有何事情?但说无妨!”刘彻微微一笑,想要看看自己这一位桑侍中有什么高见。
“陛下,卑臣在殿外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了。卫侍中希望北军苏建苏校尉协助太原君。”说到这,他看了看不远处的卫青。
“而李椒将军则是希望李沮将军苏高密县协助太原君。”说到这,他一视同仁,看了看李椒。
“卑臣以为,苏建校尉、李沮将军,皆大汉之栋梁!二人对军旅生活的理解,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桑弘羊笑着说道,“苏建校尉常年待在北军,知晓如何处理军队同百姓的关系;而李沮将军随飞将军在陇西镇守,知晓如何应对入侵之蛮夷。”
“太原君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行过军、打过仗的人,这两个方面,都存在薄弱点,都需要有人协助。”微微一顿,他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了,“依卑臣之见,不如令苏建校尉、李沮一同前往高密县,二人同为太原君之副将!由苏建将军分管步兵、李沮分管骑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太原君拿下战争的胜利!”
刘彻皱着眉头,“同时派遣两个副将?卫氏朝鲜的战斗力不如夜郎五成,让两名将军协助显允,会不会有一些小题大做?”
桑弘羊不以为然,辩解道:“陛下,战争充满了变数。万一匈奴、乌桓等蛮夷亦妄图攻打卫氏朝鲜,仅凭一名副将,很难分过神来对付诸多势力。”
韩安国点点头,觉得这个中庸方法用得不错,于是出列,支持道:“陛下,桑侍中言之有理,卑臣支持!两名副将协助,太原君碰到再多的困难,可以迎刃而解!”
李息一看没北地什么事,接着就拱手,朗声道:“末将附议!”
桑弘羊这个方案既能削弱外戚,又能牵制陇西,为什么不支持?
“臣附议!”丞相薛泽也是拍拍手。
“臣附议!”
…
“臣附议!”
…
越来越多的大臣觉得这个方案不错,郑当时看到周围的人相继表态,他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臣附议!”
桑弘羊的这个建议,炸出越来越多沉默的大臣。
三公九卿中,除太尉空缺无法表态之外,丞相、御史大夫同时赞同,九卿中,赞同者的数量也超过了一半。
刘彻看着下方的诸大臣,也点了点头,他最终再询问“卫青、李椒”,“两位爱卿如何看待桑弘羊的建议?”
左右副将中,以右为尊!
既然无法阻挡南仲军成立,那就想方设法控制南仲军的军权!
李椒低着头,沉声道:“陛下,末将想知道,二人谁左谁右?”
刘彻干脆利落的回答道:“李沮右、苏建左!”
他是皇帝,自然懂得兼顾的道理。
白明哲也有倒向外戚的趋势,南仲军自然需要一个边关将领进行制衡。
卫青拱手:“卑臣附议。”
李椒用牙齿咬了咬嘴唇,最终点了点头,“陛下圣明,末将亦附议!”
外戚和边关意见达成了一致,一切就尘埃落定了!
刘彻站起来,高呼一声,“好!”
然后他就开始在陛上徘徊,声音虽然平淡,但是在场中的大臣都可以听清,“显允已经打算将军队命名为南仲军。朕觉得,此名甚好,他欲做南仲,朕自然欲做宣王。作为一军统帅,理应有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