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让焦平将奏疏《济河论》交给众臣传阅,了解一下奏疏中的内容。
众臣挨个看着奏疏,曹叡又开口说道:“朕在这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道奏疏的呈奏者,就是这位来自颍川的邓艾,邓士载。”
除了那位正在看奏疏的大臣,殿内的大臣都不约而同的看向邓艾,这让邓艾心中还是颇为紧张,但还是朝众人拱手行礼。
这是司徒王朗问向邓艾:“请问邓郎君可是来自南阳邓氏?”
邓艾回道:“邓艾祖籍来自南阳,武皇帝从荆州迁民到汝南,艾...艾便随家母迁到了颍川屯田。”
王朗听到邓艾的回答,心中就有了自己判断,看来应该不是南阳邓氏的族人。
王朗出身东海王氏,一向是对世家子弟高看一眼,听到邓艾出身寒微,便不再与其多言,坐在那闭目养神。
照例,官大的先说话。
太尉华歆说先发言:“启禀陛下,臣已经看了奏疏的内容。
臣对其他的地方均无异议,水利工程建设利国利民。
但是关于军屯这一点,臣有些担忧。现在我大魏东南一线与孙吴还在交战中,边界尚未确定,这时实行军屯是否有些操之过急?
曹叡思考一番说道:“关于军屯一事,朕认为并不是要立即实行,而是希望东南战线稍微稳固,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完毕之后再实行。不知道大司马怎么看?”
曹叡把这个问题抛向了曹休,毕竟他现在负责东南一线。
如果有了他的支持,关于实行军屯一事那么将会很顺利。
曹休站了出来:“回禀陛下,臣也赞同此时的淮河两岸确实不是太适合实行军屯,一来就是太尉所担忧的情形,东南战事未定,此时屯田,免不了会受到吴军的骚扰;二来就是东南的我军数量应对孙吴刚刚好,如果再轮休屯田,臣恐前线兵力不足。”
“嗯,大司马考虑的是。”
曹叡又看向其它大臣,看看还是否有其他的问题。
一直坐在那里沉思的司马懿站起身来,“陛下,臣认为奏疏里的方略是可行的,只是需要分步骤来实行。以臣之见,首先还是要进行规划好水利工程,东南地区水系发达,加之黄河曾多次决堤,导致邗沟、鸿沟等工程多已荒废。
如果先恢复这些水利设施,我们可以先在统治稳定的豫州、扬州地区进行屯田。这样屯田所获得的粮食也可以供应前线。
等魏吴的边界确定后,我军可以再在淮河南线实行军屯,以军屯养军。”
“善,司马公的看法与朕、邓艾的想法是一致的。”
曹叡拍了一下大腿,继续说道:“诸公可还有疑问?”
殿中的大臣其实也知道皇帝心中已经有了主意,这次把他们喊过来也只是例行公事,并不是真的让他们来提问题的,只是让他们来完善这个屯田方略,如何可以更好的实施屯田策略。
况且殿内的大臣也认为如果在淮南屯田成功,绝对会有极大的好处。
众臣沉默,这份奏疏说的很详细了,所以并没有人出来说话。
曹叡见殿内的大臣没有说话,便准备宣布关于东南地区水利修缮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