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种种限制条件之下,如果不是太聪明的,对诗歌赋之道极为熟稔之人,恐怕连做上一手能符合格律的诗都是问题。
经文之类的就更是如此了。
那一章章的东西写的晦涩难懂,甚至很多文章是故意将句读也随之省略掉的。
普通人根本就看不明白。
想要求得名师,那根本就不是光靠钱财就能够做到的。
你们有点身份背景,没有人引荐,就算你拿出千金又能如何?
但是如今这恩科则大不如前。
考试难度变简单了,问题也变得更加具体了。
真正还能算是考试难度的,那就只有能读明白问题以及一些逻辑理解了。
而且其中的这些逻辑理解并不困难,许多人认为自己都能够尝试一二。
如此一来,读书参加科举所要付出的代价比就不再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需要依靠自己身份背景去求得名师来教导自己的子弟。
只需要找一些熟悉文章的人,前来教导自己的子弟就可以了。
代价无疑变得小很多。
而最先出手的就是商人。
商人本来就是最有钱的那一批人,有了钱之后就想要地位。
之前在李唐的时候,科举都被那些世家大族所把持,他们这些以商人的身份新晋上来的势力根本争夺不过那些老牌的世家大族。
毕竟科举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所熟悉的战场。
经文也好,诗歌赋也好,这些都有一个通识——那就是好坏全凭那些考官来断定。
除非是通过通顺与否,就能够一眼辨明好坏的。其他的均在不好不坏之间。
那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好谁坏,不就是看人的一张嘴怎么说吗?
你送的文房墨宝更贵,那自然就是你家受文学熏陶的程度深,所做的诗文自然也会更好。
你一个没有名师教导的人,那肯定是做不出什么高深的东西来的。
但是随着这一次恩科,商人们看到了原本属于世家大族手中所掌控的科举战场出现了松动。
考试的好坏优劣不再依靠考官本人的喜好以及主观臆断,而是通过极其标准和规范的答案。
是可以张贴到天下所有百姓眼前的答案。
不论判卷的人是谁,你是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也好,你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也好,拿到手中的这张卷子,你也只有按照标准答案判这一条路可走。
没有了考官自己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那大家只需要在事前的考试上做好充足的准备,事后自然会有一套规范的流程来稳定。
这就让那些商人们看到了曙光。
加上他们本来也都是极有钱的那一批人,雇上一些小读书人,根本不算是什么代价,所以他们自然是最先出手的。
……
赵家的厢房内,刚刚被聘请为先生的秦元泰,还时不时的会感觉到自己是沉浸在梦中。
读书人的出路一般只有两条,要么就是一路科举中榜,从此晋升于朝堂当中,跻身于国家官僚体系。
吃着皇粮,受着皇恩。
要么就是老老实实回家当一个教书先生。
名满天下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情。
秦元泰也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
但其实教书先生虽然看起来身份尊贵,但要说生活质量,则远远不行。
尤其是像他这种没什么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教书先生这份工作只能保证他每日粗茶淡饭,能够维持自己的性命罢了。
但是要享受如今在赵家所享受的待遇,那还是差的太远了。
且不说自己住的是赵家的东厢房,里面各种的配置,那都和赵家小郎君的厢房一般无二。
吃的也同样是多种多样。
每次他都是和赵家大小郎君一起上的桌子。
赵家是个有钱的,吃起来的东西都是他前半辈子没见过的。
所以每次上桌,秦元泰都能被小小地震撼到一遍。
今日也是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赵家的郎君在饭桌上,突然考较起来了赵家小郎君的学问。
秦元泰一开始还有些慌。毕竟好不容易榜上了这么大的一个饭票,这要是赵家郎君问的太难,让小郎没有回答的上来,那他的饭票也基本上就该到头了。
可当他听到赵家郎君所考教的几个问题之后,他就不慌了。
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当初在恩科上的考试原题。
这些题,他早就跟赵家小郎君反复讲解过了。
赵家小郎君是个聪慧程度不亚于秦元泰的,对于自己父亲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甚至还有一丝不屑。
“父亲,此题的结果是7。不过要是把前面的两个数调换一番,父亲可知结果是多少?”
听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还反向考较自己,赵家郎君顿时乐了起来。
“你说是多少?”
“其实还是7!”
赵家小郎君美滋滋地道:“今天他给你结算4文前,明天他跟你结算3文钱,颠倒过来的结果当然也是一样的。”
“此类朝三暮四者也。”
赵家郎君很欣慰。
其实这就是一道极为简单的加法题。
他欣慰的并不是自己儿子会做,而是欣慰着自己儿子没有生硬地照搬照抄。
同样的题是不可能再出现第二次的,只有会问题里面所隐藏的解法和道理,才算是真正的会了这道题。
自己儿子能做到这一步,秦元泰是个在认真的。
“犬子能有今日,全赖先生尽力。”
“不敢当。”秦元泰连忙回礼。
“其实说起来,还是小郎君聪慧,很多问题小郎君一点就透,在下主要还是在一旁对于小郎君的一些困惑引导一二罢了。”
说到一半,秦元泰话音顿了一下,想了想,道:“不过要说遗憾,其实也是有的。”
赵家郎君耳朵顿时微微直了起来。
“先生先说。如果是有什么需要,先生尽管吩咐就是。”
秦元泰叹了口气。
“主要还是缺少书籍啊。在市面上的四书五经都不在恩科的考试范围之内,在下也只能通过恩科的卷子,尽量去引申出一些相似的内容来教导小郎君。”
“但是在下也很难保证,下一次恩科或是科举所出的内容,就一定是和此次恩科所出的内容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