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壮丽如宫殿。
由此可见,文明太后实际上已经是在安排后事了。所有的举动都是改恶向善。在均田过程中,她特意对老、少、残废人、没有改嫁的寡妇作了颇有人情味的特殊照顾。
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从春到夏,整个北魏地区未见滴雨,春苗全部枯死,偏偏老天爷不留情,大面积发生瘟疫,不少人因饥饿活活饿死,更加剧了瘟疫的漫延。
冯太后命令全国粮食仓库开仓放赈,组织卫生部御医集团到各地开出方药,免费煎熬,让老百姓食用,这才慢慢地控制了疫情。疫情得到控制,文明太后命令有关单位派专人编造户籍,检核人口,分配去留名额。并通知各地三长,对前去施粥地点就食的流浪者就地赡养。
同时,文明太后又命令宫内制作监停止制作绵绸绫罗,还把御库国藏的十分之八的衣服珍宝,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的弓箭刀铃以及外库府藏的一大半衣物,缯布、丝织纺品,分发给百司、工商皂隶,六镇戍兵和兴棍、寡妇、孤儿、孤独老人,贫民和残疾人,还把后宫几千名宫娥彩女中不能纺纱织布的姑娘全部发还民间,无人认领的则配给六镇戍守的边防战士。她的这一系列善举,或者说政治作秀,起到了向心力的良好效果,老百姓都称颂她是“伟大领袖”(女圣人)。
文明太后发现,长期生活在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她都是谨小慎微,胆战心惊的,她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杀伐太重的缘故。
前几年因为文明太后不文明,和李奕、李冲、王睿私通的事,她总担心手下人嚼舌根,说她的风流坏话,见到宫妇们叽叽喳喳说闲话,就以为是摆谈皇太后的风流故事,为此而掉脑袋的大有人在。
如果老是让手下人提心吊胆地在自己身边工作,总有一天是会酿成大祸的。意识到这一点,文明太后在王睿死后改变了自己一贯严厉的作风,变得慈颜善目,和蔼可亲了。和宫女们说话也是轻言细语,婉如一家人摆龙门阵。而且她从不吝啬赏赐,手下人有一点功劳就会获得巨额赏赐,下人们尽都愿意在她手下工作。
这天,文明太后因身体欠安,御医给她服用药物中有一味菴?子。厨师由于夜晚忙于家事,没休息好,白天昏昏沉沉的,把稀粥当成了菴?子端给了皇太后,这也就罢了,皇太后用汤匙一舀,发现碗里面居然有一只蜻蜓,太后没开腔,轻轻用小勺子把蜻蜓挑了出来,放在案桌上,一点也没有责怪的意思。
坐在一边吃饭的孝文帝拓跋宏看见了,勃然大怒,下令将厨师和送粥的宫女斩首,两人吓得跪在文明太后面前,浑身发抖,文明太后挥挥手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都要养家糊口。活得也不容易,这点小事情何必认真计较,饶了他们。”
二人慌忙瞌头谢恩,这种天大的好事,立刻传遍了整个后宫。文明太后的文学修养很高,她自己撰写了《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浩》十八篇,告诫皇帝和群臣要修德懿行,善待自己,善待百姓,这无疑是从政三十年来的经验总结,可惜这些美文未能流传。
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文明太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文明太后自知来日不多,对一直守候在身边的孝文帝说:
“生前我始终为国家为百姓着想,没做愧心事,这一切都因为我出身寒微,早年倍尝人生艰辛。我死以后也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所以,我的丧事,务必从俭,坟不过三十步,外培堡坎,室中可二丈,棺椁质约,不设明器。”
九月,文明太后在太和殿病逝,享年四十九岁,死后葬在西山,果然没有一件陪葬品。
文明太后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女皇帝,她施政几十年的成就,如果不以性别歧视,平心而论,功比秦皇汉武,仅次于唐宗,不亚宋祖,历朝历代,其他的几百个男性皇帝都无法与之比肩。
就是声名赫赫的武则天,在面首的选择上与之相比也为之汗颜,这不能不佩服冯淑敏的圣聪过人,真是一代英雄。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文明太后的一生,她从事的改革惠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至今,我们仍享受其成果。可惜,历代学者出于大民族主义的阴暗心理,总认为冯淑敏是“胡虏”,不守妇道。其实,文明太后是百分之百的汉族人。这样对她的歧视,真是活天冤枉。
特别是近代学者如王夫之、王国维、蔡东藩等人,受五四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孙中*山先生“驱除达虏,恢复中华”的影响,把对异族统治者的满腔仇恨发泄到文明太后身上,把她刻划得淫*秽不堪,拒不承认她税意改革的伟大功绩。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津津乐道于一个女人的私生活,这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对古人应有的态度。
一个三四十岁的寡居女人,她的“淫”,完全是出于身体的需要,而且这“淫”于国于民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连她的孙子拓跋宏,对祖父被戴上一顶顶绿帽子都毫不计较,作为学者,在一旁暗自垂泪,生闷气,有这个必要吗?何况,还有最根本的一点:这个被历朝学者声声詈骂的女人,并不是“胡虏”,而是个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正统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