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呀,在您还没有坐上皇帝的宝座前,千万不要再说这种话。须知,觊觎太子东宫的可不止拓跋恪一人呀。您想想,皇帝连皇后都敢废掉,难道就不敢废掉一个太子吗,‘居安思危,才能稳操胜券’,您不能妄自尊大呀。”
这话是何等的中肯啊。可是,历来任性骄纵的拓跋恂不听高道悦的劝阻,在东宫仍然我行我素。
偏偏有这么一天,拓跋宏路经东宫时,不待通报就进入内室,看见太子身着鲜卑服饰在大堂上指使下人们,满嘴的鲜卑土语。拓跋宏气得用洛阳官话对面前的拓跋恂好一番责骂,还狠狠地用马鞭抽打了几下这个来不及换装的太子。皇帝在东宫当着那么多属官的面责罚太子,让太子很没面子,从而也助长了太子的逆反心理。
事后,拓跋恂想想就觉得心里不痛快,老子打骂儿子,东宫那么多的属官,任太子颜面扫尽,却没有一个人出面规劝皇帝。由此,太子怀疑皇帝的突然驾临都是左庶子高道悦告的密,心里恨恨的。左思右想,没想到高道悦居然是皇帝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卧底。拓跋恂把一腔怨恨都发泄在高道悦身上,总想找时间拿左庶子出气。
去年,皇帝领兵南征,派太子拓跋恂去平城参加太尉冯熙的葬礼,拓跋恂借此机会,把碍手碍脚的“卧底”高道悦丢在了平城,自己掉头回到了洛阳。
在拓跋恂出席葬礼的时候,孤身留居东宫的太子妃以新婚儿媳的身分去后宫拜见婆婆冯润,偶然撞破了宦官高菩萨和左昭仪的隐情。其实,太子妃是个胆小怕事的女人,从来就不愿多事,遇见了这种倒霉事只能偷偷隐藏在心里,谁也不敢说,更不敢告诉自己的丈夫。
哪晓得做贼心虚的左昭仪心里却不这么想,她认为人人对作奸犯科的女人都幸灾乐祸。何况,太子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如果太子妃将左昭仪私通宦官的隐情报告了太子,这事难免不被皇帝知道。为防范于未然,冯润决心先下手为强,尽快置太子夫妇于死地。
这天,在皇帝南征巡视到达嵩高山的时候,皇后冯润突然驾临东宫。太子拓跋恂不知冯皇后突然驾临,所为何事,赶紧出迎,把皇后一行人迎进大堂,冯润屏退左右,故作神秘地对太子说:“太子大祸将临,本宫特来传递消息。我们娘儿俩好好的说会儿私房话。”
太子从平城回来后,觉得高道悦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就装着修身养性的样子,假装老实,为的是欺骗老爸。此时听了冯皇后的话,茫然不解地说:“本太子这半年来一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树叶子落下来都害怕打掉脑壳,哪会惹来什么祸事?”
冯润冷冷一笑,说:“您不出门惹祸,祸事自会上门找您。”拓跋恂不以为然地笑了:“皇后是惯会说笑话。儿臣自圣上鞭苔教训后,我谨守东宫,与世无争,怎么会有祸事找上门来?”
冯润摆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说:“太子呀,你的头脑未免也太简单了。您虽然谨守东宫,与世无争,别人却不愿您固守东宫,而是要占领东宫,把您赶下太子的宝座。您难道不晓得拓跋恪和他的门客、僚属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您的坏话吗。”
拓跋恂一听冯润的话,顿时瞪大了眼睛,二弟对太子不满,他是心知肚明的,就小心询问:“他们怎么说我的坏话?”
冯润故意扳着指拇,一条一条地说:“你二弟拓跋恪和他的僚属为您列下了三条罪状:1,反对改革,思想僵化,是反对改革的顽固堡垒。2,死抱住旧风俗不放,每天说鲜卑话,着鲜卑服饰,以此为百官典范,这是在向皇帝示威。向皇权挑战!3,不堪大任,结党营私;与先皇后冯清内外奥援,大有抢班夺权之势。只这三条,难道还不够你太子受的。那天皇帝夜宿西宸宫,亲口对本宫说:‘朕已废掉了皇后,等南征的战事告一段落后,就将处理太子东宫的事’。所以,本宫说您祸在不远。我实在不忍心看您无辜之间遭祸,特来告知。”
拓跋恂深知皇帝是说一不二的人,况有左庶子“告密”一事在前,对冯润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何况,皇后冯润是皇帝信任的人,她说的话应该不假。太子此时还是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正处于办事不计后果的青春叛逆期,听了冯皇后的话,一下子气得咬牙切齿。
太子恨恨地说:“大丈夫岂能沦为刀俎下的鱼肉,我本英雄,化鱼肉之躯为刀俎,我要让他们一个个变成待宰的羔羊。”这样毫无顾忌地发泄了一通之后,不禁又深深地忧虑起来:“只是,我这东宫,吃饭的官佐不少,打仗的兵勇却不多,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冯润见太子此时真心向自己求教,决定借刀杀人,把太子推上一条造反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