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于皇后,高荒终于当上了皇后。她也学文明太后的样,调高肇入掌中央机枢,叔侄二人互为表里,把个皇帝哄得不知天高云淡,任由高肇为所欲为,指鹿为马。
高肇还随心所欲地大肆更改崔浩、古弼、高允等人制订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律令,随意减少皇族宗室和勋贵功臣们的封赏待遇。并且褫夺勋贵王爷们的实权,委以虚职,造成权力被架空,人浮于事,权力和任事不成正比。为此,他指使太常卿刘芳另行制定了一套量权任事方案,弄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特别是那些被冷落的宗室王爷们,没有了实权,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寝高肇之皮,食高肇之肉,把他剁成肉酱。但是,王爷们尽都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谁都不愿意被枪打。在无可奈何的隐忍中,终于有人忍耐不住了——
这天下午,度支尚书(财政部长)元匡命下人用牛车装着一具棺材,停靠在厅堂前,准备明早拖着牛车上朝,弹劾高肇滥用权力,任性处事。而后自裁,以此尸谏,来规劝执迷不悟的皇帝。
元匡的举动在小小的洛阳城自然是扯动了不少眼球。就在这时,元匡接到皇帝诏命,明天上朝讨论权力任事制度,修改刘芳的量权草案。元匡有了标靶,第二天上朝,最先上表反对刘芳的量权任事方案。
高肇昨天听说了元匡尸谏一事,早已发动各部门心腹对元匡实施围剿,此时率先站出来反驳元匡说:
“量权任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太常卿刘芳集中了组织人事部门的专家学者,听取了经济学家、法学家等各方面的意见才形成了这一整套的量权任事制度。你元匡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否决权就把专家学者们一棍子打死了,讨论制度,有你这么发表意见的吗?”
高肇站出来发难,这一番上纲上线的话气得元匡火星子直溅,他是个不怕事的王爷,曾经因为诛杀宦官赵修而名动朝野。
元匡当即驳斥高肇说:“量权任事制度,明是刘芳耍刀,实是高肇使坏,尔高肇一党,窃据高位,把持朝政,把量权任事制度作为整人害人的毒药,把政敌通通安排到责任大、风险高、任务重、薪俸少的部门,你们高氏一党则控制权重、利大、不担责、肥得流油的要害部门。分配如此不均,朝政如此不堪,皆因高肇把持朝政,指鹿为马使然,还请圣上罢黜奸佞,以清朝堂。”
御史中尉王显精于医术,更精通官术,是高肇豢养的打手。主子受到攻击,他怎能坐视不管,立即跳出来说:
“度支尚书元匡无视尊卑,朝堂议政的庄严会场,在此肆意攻击、诬毁宰相,应予严惩,以正会风。”
有司官员听到号令,立即跳出来说:“元匡早就想借量权任事制度攻击、诬毁宰相,并不惜以死一搏,在家里连棺材都准备好了,我们应该满足他的愿望,让他尽早去天堂享清福,那里才是他应该去的权重、利大、不担责、肥得流油的地方。免得他为置办棺材再花冤枉钱。”
早已接受高肇指派的官员们见王显率先发难,此时纷纷起哄:“斩杀元匡,以谢天下!”
皇帝见一个讨论量权任事制度的会议弄得乌烟瘴气,为此还要诛杀大臣,而且是宗室王爷,急忙起身喝止住众人,宣布说:“元匡攻击诬毁宰相,行为不端,但出发点还是好的,免予死罪,降为光禄大夫。”
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熄灭后,暗地里的斗争并没熄灭。御史中尉王显最知道高肇“排挤宗室王爷,外戚专政”的政治底牌,就趁机向高肇告密说:“元匡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胆量,公然在朝堂上诬毁宰相,都是因为受了京兆王元愉的指使。”
高肇听后,耿耿于怀。元禧、元详殷鉴不远,权高位重的辅臣尚且败在我的脚下,你一个小小的京兆王居然敢跟我尚书令叫板。听了王显的构陷,此后,高肇打击的目标就选中了这个靶子。他每每在皇帝面前中伤元愉,多次劝告皇帝说:
“元愉留在京都,圣上与他同在宫廷,无异于与恶狼共舞,与毒蛇同眠,圣上您顾念兄弟之情,微臣我却是时时为圣上担心呐。元禧的谋反就是教训,他的儿子们还在南梁政治*避难,生活得逍遥自在。”
皇帝受了高肇的鼓动,就有了把元愉支派出京的想法。只是还没有适当的机会。留居京都的京兆王元愉哪里晓得高肇多次在皇帝面前中伤自己,每天仍然我行我素,公子哥儿的脾气毫不收敛。
京兆王元愉是宣武帝元恪最大的异母弟弟,母亲袁氏的地位并不显赫,只是贵人。元愉出身于帝王家,自小沾染上公子哥儿的习气,他又是一个文学青年,喜欢*吟诗作画,吹拉弹唱,作文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