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再居住在东宫,为娘的那时将还政于你,安心当我的皇太后,你也应还东宫于太子。”
元诩站在宣光殿门前,听了母亲的承诺,满心欢喜。当了这么多年名义上的皇帝,还一直居住在太子东宫,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这下好了,只要皇子降临,自己入住嘉福殿,一切都将走上正轨。“惭愧。”元诩不禁暗暗自责,嘲笑自己刚才还曾经和谷士恢、孙晋动起了歪脑筋,幸好一切都还在计划中,并未实施。
一行人站在宣光殿门前,与潘妃告别,潘妃一脸即将为人母的骄傲和幸福,根本没想到这是和皇帝的诀别,轺车载着潘妃,缓缓驰进西宸宫的大门。
孝明帝元诩遥望着轺车消逝在宫门,听见身边有人低声说:“陛下!”元诩转身一看,是宫廷羽林军直阁将军刘思逸,这人是抱着元乂大腿上去的宦官,专会奉迎拍马,皇帝对他没有什么好印象。此时见刘思逸鬼鬼祟祟、欲言又止的样子,心里不禁厌恶,鼻子里随即哼了一声:“什么事?”
两人还没有对话,灵太后已经从御车上下来,拉住元诩的手,对刘思逸和皇帝的护从谷士恢等人说:“朕母子二人聊聊闲话,你们都退下去吧。”母子二人步入宣光殿,落座。
元诩对刘思逸刚才神神秘秘的举动,心里打鼔,摸不请这人的底牌,就试探地说:“母后为儿臣操劳潘妃的产裖琐事,儿臣五内感激,无法言表。只是,让刘思逸这些粗鲁男人在潘妃身边伺候。儿臣心里总也放心不下。”
灵太后笑着说:“照顾潘妃,哪里需要刘思逸这样粗鲁的男人,自有宫女悉心照料,不过,刘思逸跟随母后这么多年,一直是小心谨慎,人还是不错的。”母子二人聊了会儿闲话,灵太后转入正题:“如今边城告急,各地缺少可堪大用的官员,朕看谷士恢这人确实是文武干才,可调他去朔方任云州刺史。”
元诩一听,明白母亲已开始了“清君侧”的计划,谷士恢被调走,无异于抽去了皇帝的一支手臂,刚才对母亲的一片感激之情顿时烟消云散,忍不住气急败坏地说:“儿臣身边没有一个可堪驱驰的人,请母后另选择高明吧。”
灵太后不耐烦地一挥手,说:“连国家都是你的,谷士恢为国效力,就是供你驱驰,难道非要留在你身边才是为你驱驰。”元诩说不过母亲,起身传唤:“传谷士恢进殿。”
谷士恢进殿、下跪、叩头。元诩吩咐“平身”后,说:“太后想让你去边关任云州刺史,你意下如何?”
谷士恢是何等聪明之人,已从元诩的眼神里读懂了内容,恭身说:“边关重镇,微臣不堪大任,还是留在皇帝身边,多学习一些治国理念,以后再说吧。”
灵太后没想到君臣二人一唱一合,看来这联盟必须给他打破,站起身决绝地说:“事情就这么定了,等几天吏部发出通关文牒,你就去上任。朕也累了,你们君臣二人都回去吧。”
元诩气愤不已地走出大殿,刚登上御车,直阁将军刘思逸就走了过来,拉开搀扶皇帝的小太监,骂道:“教了你无数遍,连搀扶皇帝的动作都不会,简直是蠢猪。”说完,亲自扶皇帝登车,顺势将一个纸团塞进元诩的手心里,回到东宫,君臣二人展开纸团,刘思逸显然是在十分仓猝的情况下写的,纸团上就两个字“有诈”!究竟是指的什么“有诈”,语焉不详。
元诩深思良久,说:“刘思逸这个人是太后甚为倚重的宦官,他的话很值得怀疑。”
谷士恢却说:“人总是会变的,刘思逸这些人本来就是有奶便是娘的家伙,他来投靠皇帝也许出于真心,也许是出于脚踏两只船的考虑。以微臣所见,也许他这‘有诈’二字,既是指潘妃进宫,也是指的任命我为云州刺史一事。”
“看来还得小心提防才是。”元诩既是告诫臣子,也是警惕自己。正说话间,灵太后的诏书到了,谷士恢接过诏书,苦笑着说:“灵太后的动作好快哟,看来这一切都是早已准备好了的,我得以患病疗养为由,拖着不去赴任。”
事情至此,皇帝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得不同意这个不成为借口的借口。谷士恢当即写了份病假申请,交给皇帝,元诩点头说:“朕也会在太后面前为你遮掩。不过,先生你还得快快去催促孙先生,尽快熬炼出秘制膏丹。”
谷士恢领命而去。送走了谷士恢,元诩重又拾起那张纸条看了看,然后放在烛台上烧毁。望着袅袅的白烟,想起刘思逸那深不可测的嘴脸,皇帝陷入深深的深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