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古代中原的骑兵总也打不过草原民族,首先生活条件和环境就不具备照料马的条件。中原人成天不是种地就是做工养家,普通人家哪可能分出一个壮劳力去专门照顾马?也缺乏广大的草场。
当然粗糙放养也不是不行,那样的话这种马往往就做不了战马,都是普通的拉车耕地的马,肩高普遍都没超过一米三的,即便这样也还动不动掉膘或生病,影响工作,因此养马真不是一般百姓能干的。
这些信息都是水浒之心提供给王定六的,让他暗暗直咧嘴,看来培育战马马种,绝非是件轻易能办到的事。不过万事开头难,他也并没有退缩。广告的事就首先落实,太白酒楼的广告位置现在处于稀缺状态,幸好接待他的杜岩杜先生答应了他,在酒楼旁边立一块自家设计的考究点的广告牌,也不收钱,这算是个意外之喜。
只是杜先生说话时,双眼时常有意无意喵向王定六腰间别的那只霸王钺,以及背后背着的圆盾,只觉得这形象颇有特色,也没多问。
杜岩却不知王定六自打如此装扮以来,在江宁城里不知吸引了多少眼球,他这副打扮要是落在欧洲人眼中,妥妥一个北宋版的维京战士。
接下来几天,忙印刷、定牌匾,规划蜜刘坊货贸行里外店面的陈列等,王定六忙个不停。
刘干娘极为配合,新出炉的白糖,还有油纸包好的肥皂以及煤球炉,这些都被摆在蜜刘坊最外面,顿时吸引了不少往来的行人,虽然没有正式开始大量出产,也算是活广告。
王定六已经答应在没找到自家店铺之前,都算在蜜刘坊寄卖,每卖出一件货品,给刘干娘一成的毛利,以后可以八折的批发价供货给蜜刘坊。
煤球炉子一架卖十贯,赠送二斤煤球,单卖煤球一斤十文,这已经很低了,两架炉子很快就被人买走了。不过他已经又定做了十架,后日可取。
白砂糖经过不下十次的过滤蒸煮后,样子明显比现在北宋的砂糖更白,味道也更纯,价格定为现有砂糖的不到三倍。宋人喜欢图新鲜,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可一个时辰了也没卖出去,这给他当头浇了一瓢冷水。
oS:时候我想当然了?还是定价太贵了?明明围了那么多人,最后怎么没人买呢?要不…降价试试?不行啊,这种新品价格最后的定价权不在我这里啊。
他最后还是打消了降价的念头。要是在后世,新产品促销的确可以把价格压的很低,等消费者形成消费习惯再把价格涨上去。可这里是北宋时代,他现在只是试卖,最后白糖的价格要由官府来定价。一旦他现在把价格降下来了,后续官府就很难再升上去,官府的销售渠道和相关的规定和计划他也根本不了解,恐怕反而会给后续销售添麻烦。
最重要的是,正因为白糖终究是要官府统购发卖,如果此刻他试卖就把价格降下来,过几日跟崔将仕以及相关负责的官员商谈时,可就不方便抬价了,受损的还是他。
而且王定六算了下,要是降到每斤白糖比北宋原有的白糖价格高出三成,差不多就能卖出去,刚才围观的人也这么议论的,可这样的话成本几乎打个平,每百斤糖他只能赚半贯钱,这是他不愿接受的,利润太少了。可想要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就必须大量买进便宜些的砂糖或者干脆自己炸糖,这难度和工作量就太大了。
王定六对白糖行业是这么打算的,就是利用现有的大宋最常见的砂糖,过滤提炼出白糖,损耗不过三成,却可卖出两三倍的价格。比如现如今江宁府普通百姓吃的砂糖,在二十至四十五文左右一斤,比他的白糖不仅颜色黄,颗粒粗而且还有异味,不那么甜。
他直接可以进最低价格的粗砂糖,成本加上损耗也不到二十文钱每斤,卖价到一百二十文钱,能净赚一百文。
以北宋的消费能力,他以为人们应该能接受,到时候他就能说服朝廷高价收购他的白糖,每月不用多了,产出一千石的话,就是一百万斤白糖,他至少就能赚取上万贯。
可现实给了他一个无情的回击。难怪崔将仕说先少量试卖看看效果,原来人家的意思是不大看好?须知白糖这东西虽然不像盐那样控制的严格,却也是不准大批私卖的。
oS:这些白糖的受众,明显不完全是这些街上往来的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普通人最多也就是尝个新鲜,不是常用客户,这些白糖针对的市场,主要应该是那些达官贵人才对。要是扩大市场,让普通老百姓能经常消费的起,除非我想办法降低成本,可这…
王定六陷入了纠结,要是他打定主意为了降低成本,去四处收购粗砂糖的话,的确能够降低白糖成本到十文以下,但那就要扩大生产投入不少资金。不这样的话,照今天的情形看,他最多能加价现有糖价的三成,至六十文卖给官府,差了一半,他还担忧官府能否接受这种高价。
oS:如果官府压价太低呢?比如压到二十五或三十文,那就没多大赚头了啊,那样的话,我跟砂糖作坊的雇工有啥区别?只不过是手底下还要养一大帮人,岂不是赔本赚吆喝了?要是加大资金投入,那与其做白糖,还不如直接提炼雪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