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有可能激起意外事件的,尤其是各地士绅,他们也很有可能会故意激化矛盾,然后制造地方的混乱。
所以干脆不收了。
反正山西是他包税,宣大等地军需是他供应,他也已经承诺了大宁等地军需承包,大不了再把辽东,延绥,宁夏和甘肃也承包,这样整个北方基本上就是他包了。如何供应这些地方的军需不需要朝廷负责,实际上这些地方的卫所已经在裁撤,而辽东会宁的军粮运输是海运很方便。瀚海和燕然总共那点人在那里,他那些蒙古家奴就足够以驼队把物资运过去,更何况商人们已经开始涌入草原,他们都是运输军需才能换取贸易权的。大同延绥自从木轨修到大同后运输问题已经可以说解决,而且这条木轨还在向朔方延伸,估计明年开春就能修到朔方。
这样就接入黄河。
向下游延绥,上游宁夏的水运都畅通。
也就是甘肃的确太远,但好在可以用石油解决,他现在已经开始推广煤油了,虽然解决不了臭味,那个需要硫酸等暂时无法大量生产的,但作为军用采购却可以,而且沥青等同样也是造船业必须,所以和盐引一样,让商人们运粮到甘肃,然后换取油引,就可以确保甘肃的物资运输。
只要价格够高,总会有商人为了利润去做。
甘肃又不是不能开荒。
更何况还有西域商队,直接命令商人向西域贸易,必须携带十分之一的粮食就可以。
沿途查验。
不带的禁止出关。
这样甘肃的军需也解决。
其实关键就在于,北方卫所都在裁撤,像大宁都司最多留下一半,军需压力本身大幅降低。
甚至不采取别的措施都够。
因为盐业的开中制,让商人们依旧只能向边镇运粮,或者开商屯,过去还得朝廷运输,只是因为边镇军队数量太多,超出盐引解决的量,但现在卫所裁撤后必然出现人口减少。
需求也会下降。
而那些军户就算还留在边镇为民也是自耕农。
他们能自给自足。
唯一的问题……
“那各级将领,官员的俸禄该如何解决?”
太后说道。
明朝税收是地方收,然后部分解京部分留用,也就是给官员发工资,这个和清朝全收到京城,再向下发工资是不一样的,停收今年秋税,就等于地方上没钱发工资了。
“由朝廷直接发钱,而且以后也不会再由地方留用,税收必须入京,然后由朝廷下发,也不用朝廷管,直接要他们去最近的银行支款。以后也不会给他们发米,都折钞,所有官员俸禄是一样的按品级,但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加不同的补贴。粮价便宜的少补贴,粮价贵的多补贴,补贴数量由上一年平均粮价来发,上一年平均粮价,由银行派人进行统计。”
杨丰说道。
当然,这样就意味着银行要继续下沉到至少县一级。
真正实现全国覆盖。
这才是关键,这意味着深入到县一级的控制力,银行可不仅仅是银行,这是情报机构,而且也是武装,银行都是有武装押运队的,不然在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如何确保大量货币运输的安全?不但有武装押运,而且还是装备燧发枪的武装押运。
而且还是高效的信息网络,甚至部分银行间,已经开始试用信号塔了。
也就是十八世纪那种。
这东西的下沉,代表着对大明基层的全面掌控。
当然,因为今年秋税没了,户部也没钱发,所以还得向银行贷款,至于抵押就无所谓了。
明年税收吧!
但这样的话,明年税收就得参考一下债主的意思了,毕竟到时候你们收不够大家一起尴尬,所以银行指导一下税制改革也就是必须了。还有这种全部折钞的方式,也可以逼迫地方官员自觉维持宝钞币值,毕竟宝钞贬值等于他们的收入下降。当全国各级官员,军队各级将领这些全都只能收宝钞时候,他们其实也就和宝钞捆绑了,无论伪钞,私用金银币,走私破坏强制结汇,这些都是和整个文武官员体系为敌。
他们必须为维护宝钞而尽力。
“好吧,这女皇登基的确也是举国同庆之事,免秋税也是应该的。”
太后说道。
“另外还有恩科,既然广州那边开恩科,咱们这边也开,礼部拖拖拉拉始终不能完成,那就干脆先搞一场小范围的,只是应天府的,然后明年开应天府以外的。”
杨丰说道。
这样就可以给他手下那些人才进士身份了。
新式教育目前完成布局的,主要也就是京城,另外应天府也有少量新学开办,这个范围加起来两百多万人口,足够用了。
“此事就请姑母主持。”
太后说道。
杨丰赶紧随便说了句太后英明,然后就和小公主告退了。
“是不是得教训一下这个家伙?”
小公主很阴险地说道。
“的确应该。”
杨丰摸着下巴说道。
这种局面下,国丈后面肯定会形成势力,毕竟他外孙女是女皇,趋炎附势的肯定投靠,然后他们吹捧下国丈很容易迷失自我,为了他能够健康的活到寿终正寝,的确得时不时拉他一把。
“他应该在五城兵马司任命了一些亲信吧?”
杨丰说道。
小公主点了点头。
“这些亲信有贪腐的吧?”
杨丰说道。
“那是自然,五城兵马司管全城治安,如今京城日益繁华,各地商旅越来越多,别的不说,光他们管一下沿街商铺货物乱放,就能趁机捞一笔。”
小公主说道。
“行了,让人抓住一个索贿的,然后闹起来,搞一场罢市请愿,去敲登闻鼓,不行就打起来,直接打死一个,得让他明白,京城是谁的地盘,也让那些趋炎附势的明白,他根本没有能力保护他们。”
杨丰说道。
至于太后的感受……
她的感受就是老老实实奶孩子。
陛下但噤声,有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