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治四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晨。
“轰!”
一声轰响如惊雷一般,陡然炸响。正在仪凤门城头巡视的汉军,差点站立不稳,摔下城墙。
等回过神来,就听见有人大喊:“墙塌了!墙塌了!叛军杀进来了!”
仪凤门守将三步并两步匆忙赶到,见狮子山上方向的城墙有大量的灰尘逸散而出,到处都是烟尘滚滚,让人看不见内里的情况。
“怎么回事儿?”
守将随手抓住一名往回跑的守城青壮,大声问道。
“叛军挖了地道,炸塌了城墙,上面的弟兄全被埋了。”
青壮哭丧着脸道。
闻言,守将面色惨白,抽出佩刀,大声道:“都给我上,拦住他们!就是死,也绝不能让叛军进城。”
“诺!”
在场的汉军大声回应道,在守将的带领下迅速下了城墙。
凤仪门不是叛军重点攻击目标,守军不多,面对如潮水般涌进来的叛军,守将面色惨白,但还是带着兵丁迎了上去。
这时候,已有附近的守军闻声向这边赶来。
一路上到处是溃逃的青壮,边跑还边大声嚷嚷道:“墙塌了,城破了!墙塌了,城破了!”
金陵城,破了!
一些不明所以的守军见着,也都丢下兵器,脱掉甲胄,边逃离战场,边大声嚷嚷。
就在诸多冲进城的叛军追杀汉军之时,数百名汉军骑兵飞奔而至,猝不及防之下,叛军被杀得大败,纷纷往回跑。
“杀!”
大量的汉军赶到,将突进城的叛军消灭,夺回了城墙缺口,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顶住!朝廷援军马上就到!”
忠靖侯史鼎大声喊叫着。
叛军大营。
“侯爷,突进去的兄弟被杀回来了,忠靖侯史鼎亲自带人守着缺口,冲不进去!”
“退吧!朝廷的援军距离此处已不足五十,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启禀侯爷,前方急报,西南方向发现朝廷哨探!另漕帮来报,长江水师出了草鞋峡水寨,正在清缴江面上的漕帮船只!”
“报...启禀侯爷,镇江方向发现大批骑兵,距离此地已不足三十里!”
什么?!
镇江方向有汉军骑兵!
黄琛一惊,迅速展开地图,一边听汇报,一边在地图上做标识,在地图上,大军两翼都出现了汉军的身影,虽说还不知道汉军人数规模,但是数万人肯定是有的,否则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出现在哨探的视线中。
黄琛知道,此时己方已经失去了夺取金陵城的可能,就算攻进了外城也于事无补,相反还可能被赶来的汉军与内城守军里外夹击,汉军骑兵?
镇江。
黄琛抽了抽嘴,当初因为急于围攻金陵就没有攻取此城,悔矣。
这时,黄琛的目光投向句容,他的脑海中跳出一个念头,既然两翼出现了汉军,那么自己身后会不会也有汉军?
这个念头也将黄琛自己吓了一跳,要真是如此,自己可就真成了别人毡板上的肉。
只是,贾琦会派人攻打句容断掉自己的退路吗?
自己不敢赌,句容只有五千守军,而且没什么像样的战力,最主要的就是,城不高,没有什么防御工事,要是真的被围困,估摸着最多一两个时辰就会被攻破。
想到这,黄琛立刻将薛绍宗找了过来,命他先率一万人迅速回援句容,保证大军退路的安全。
看了眼镇江,又忙瞟向江北的扬州,叹了口气,自己不该听信刘钟和白莲教的妖言,白白拱手将整个江北送给了朝廷,不过他们说的也对,江北诸城不可能守得住,与其白白浪费精锐,不若将朝廷兵马引到江南,要知道,苏州等城已不是以往的样子了,经过改造已经可以媲美北方的边镇,一个不慎朝廷大军可能碰的头破血流。
对了,白莲教的水师呢?!
....
“铛!铛!铛!”
叛军大营中响起了急促的鸣金声,正在攻城叛军如潮水般地退了回去。
“叛军退了!叛军退了!”
守着缺口的汉军和青壮们顿时欢呼起来,一个个疯狂地呼号起来。
“大人,叛军退了!”
正阳门守将兴奋地冲进巡抚衙门大堂,向应天巡抚张仲元禀报道。
“....”
“当真!!”
“禀大人,探子回报,叛军走的非常匆忙,连营寨都没来得及拆,而且营内丢弃了大量的粮草物资,看方向叛军应该是撤往了常州府。”
“是不是朝廷的援军到了?!”
贾雨村一脸激动地说道。
闻言,甄应嘉等一众金陵官员皆是眼睛一亮。
张仲元紧皱眉头,半晌,抚须说道:“该是如此,叛军已然炸毁仪凤门城墙,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否则不会放弃如此机会的。”
说到这,又对着守将命令道:“将此事告知忠靖侯,还有派出哨探,既然叛军退了就说明援军已经快到了。”
“诺!”
那守将抱拳应道。
....
在正阳门城楼前,忠靖侯史鼎正面无表情地凝视着远处的叛军大营,派出去的哨探已经回来两波了,可以肯定的就是叛军是真的退了,不过目前还没有朝廷援军的身影,不过史鼎却并不担心,叛军退了肯定是因为朝廷援军快要到了,否则不可能在炸塌仪凤门的情况下还会仓皇撤军。
就在这时,远方突然传来了响亮的号角声,只见一支数千人的汉军骑兵向这边飞驰而来,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绣着‘汉’字,这是朝廷的援军赶到了。
“咚!咚!咚!”
城楼前的战鼓顿时响了起来,鼓声激昂高吭,振奋人心。
“呜!”
作为回应,城外的大军吹响了号角。
“万胜!”
“万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