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的越国经历了初期的动荡,国势强盛,霸主之位名副其实。越王朱勾弑父篡位,成为了继鸠浅之后的第四位国君。再观齐国,田常死后,田盘代立,继续担任齐宣公相,专修内功,巩固专权,静观天下,以待时变。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大阳四百年,赵无恤之子赵嘉与越国令尹宋会盟于巩,决定南北夹击,共同伐齐。这一次,越国派出了较吴国更加强大的舟师,浩浩荡荡奔安陵而来。
那一日,全家刚刚吃过朝食,交朔照例侍弄起从集市购入的菊花。菊分黄、白两种,一种平瓣,一种卷瓣,微风一吹好似少女翩翩起舞,在灰突突的砖瓦泥土之间,分外抢眼。交辰问及花名,卖家不知,当场取了两个,艳俗得很,回家摆到母亲跟前,交朔同样不满意。老人家决定自己揣摩,可惜思索了数日,也没琢磨出个俏名。
伴着一阵风起,乌云知趣散去,穿越层层障碍射出的万丈光芒,令交朔心中一震。就在灵感乍现的这一刻,忽听院外一阵喧哗,纷乱嘈杂的马嘶伴着歇斯底里的喊叫,气得她老人家浑身颤抖,说不出话。耀儿没能听清,张着翅膀就奔了出去。转头一瞧,乡里们一个个也探出了身。大家的眼神中,没有恐惧,没有担忧,只有略带戏谑的迷茫。“哟,何事呀?”“是不是出大事啦?”“就冲你家小子那混劲,定是率长来抓人啦。”“别胡说,是不是田氏又要减租啦?”不一会儿,那人掉头回来,扬起的尘土淹没了身后的一切。这一次,每个人都听得真切。“敌船入侵!立刻撤离!”
“快走啊,一会儿就没位置啦!”“赶紧的呀!”不知是谁带的头,男人和孩子们一窝蜂似的奔向了小丘。耀儿也想跟着去,却被交期一把拦住,拽回国安的手上,交期独自一人冲了出去。交辰从来不抱侥幸心理,立刻做出安排。国安埋头收拾,交清惦着那三件宝贝,交朔倒是不用动手,指挥指挥就好,只是她的要求实在太多。这也不能怪她老人家,问题在于,官府只说让撤,可没说何时回来呀。应该带上多少粮?蒸煮器具?还有过冬的衣,带不带?索性,能拿的就都拿上吧。苇一向信任大阳家,看了这个阵势,也急急火火地唤起家人。不一会儿,交期奔了回来,脸色煞白,喘着粗气,二话不说,背起大母就向外走。
齐国舟师既非惧战,亦非无能,只因对手太过强大。最前面的,是一长排突冒,举着巨大而突出的冲角,犹如一群犀牛,横冲直撞。接着是无数戈船,承载执戈之士,如同一匹匹恶狼,龇着锋利的尖牙,吐着血红的舌头,嗷呜嗷呜地叫着。最后是数艘楼船,设高架,发矢石,好似巨象,威风凛凛,震慑人心。交期爬上小丘之时,一场大战刚刚开始,却已接近尾声。放眼望去,海面上一片狼藉。齐国的战船七扭八歪地躺着,就像一座座海上坟墓,齐国兵士要么烧死,要么淹死,要么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苦苦挣扎。偶有几艘出逃的战船,犹如被丢进兽笼的小羊,无论如何折腾结局都是一样。
舟师败了,彻底败了,战争真的来了。安陵好似盛开的莲花,任凭蜣虫践踏。什么李家丢了只鸡,王家偷摘了桑叶,什么收成没有去年好,公家的利息为何还这样高,这些事都不重要了。大阳人和所有安陵的民众一样,目标只有一个,逃进即墨城。
大阳家准备及时,携有一个月的食粮,即便如此也要尽力节省。有些人家可就不那么安心了,走时匆忙,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所有人都清楚,即便到了即墨,也不是苦难的终点。官府能给多少赈灾粮?何时才能回去?越人究竟要打到哪里?这些暂时无解的问题,与他们的性命息息相关。走到第七日,交清精心包裹的铜爵、绣品、以及大半刀币统统被人偷走。清晨醒后,清和安也只是抹了几滴泪。
无人敢于停下,即便交期和交辰交替背负,交朔也要独自蹒跚一长段,因为没人能吃得饱,而且夜里还要值守。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包括尚未束发的交耀。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力气大,饭量也大。看着别人开始吃树皮,吃草根,他也要尝。母亲见状,直摇头,并趁人不备掏出几片珍贵的树叶塞进儿子嘴里。十多年前,她也是吃过树皮的。据后来回忆,若没有国安提前摘取的树叶,没有她的逃难经验,在那段日子里,大阳人将难过数倍。
不论到哪里,只要有人因饥寒或力竭而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为半斗粮而杀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旁人见了只是默默低头,任凭伤者痛苦哀嚎。即便遇到有孩童伏在父母的尸体上痛哭,所有人也会不声不响地从他身旁走过,万万不敢收留。这不是有无良心的问题,而是你的父母或是孩子将会成为你做好人的代价。
越国舟师的凌厉攻势出乎意料,其先锋将领的身份更加意外。十四年前,可怕的海上风暴带走了上百条人命。幸运的是,交朝并不在其中。
当年,太阳神护佑,交朝顺着潮汐飘到余姚,被越国渔人所救。上岸后,他发现自己忘记了一切。为何落水,为何背负一张弓,为何会到这个奇怪的地方?他盯着自己的双手,看着好心人的双眼,望向阴云密布的天空,突然间大脑一片空白,眼前瞬间一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