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马忠领命!”
两人在海滩边一直走到太阳落山,才移步船队。
……
陈祖义返回船队的时候,一名总角少年回到家中。
“母亲,今天大明的船在码头靠岸,孩儿专程去码头看了,好不气派。”
茅草屋中,一名妇人回应道:“跟你说了不要乱跑,怎么又跑出去了。”
少年接着说:“孩儿听说他们在卖一些新奇玩意儿。”
“哦?都有些什么稀奇玩意儿,说来听听。”
“有茶叶、丝绸,还有……还有那种大铁锅,一口锅的饭能够二十个人吃!”
妇人笑了,“净胡说,哪有那么大的铁锅!”
“真的呀!”少年有些不悦,“就是嘛!若不是要卖一钱黄金,我就买回来让你看看!”
“好好好,为娘信了,行吗?”
妇人的脸庞粗糙,但是言语中却满是温柔。
“娘,今天……他们又欺负我,说我是没爹的杂种……”
“他们都是乱说的,不要理他们。”
“娘,爹爹什么时候来接我们呢?”
妇人肯定地说:“我和你爹爹约好了,等你成年的时候,他就开着大船来接我们!”
“那我怎么才能认出来,哪个是爹爹的船呢?”
“璞儿,你爹爹的船,船头会挂着一个大大的‘陈’字!”
……
陈祖义所乘坐的大船,船头高悬着“王”字旗。
西洋诸国看到船旗,就知道是太监王三宝来了。
众所周知,郑和别称“三宝太监”(又称“三保太监”),但王景弘同样被称为“王三宝”或“王三保”。
鉴于当时下西洋的宦官,还有称侯显为侯三宝的,笔者严重怀疑,“三宝”或“三保”是对于下西洋太监的统称。
后世因为推崇郑和,再加上明末《三宝太监西洋记》的出版,让“三宝太监”的名号变为郑和的专属。
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甚至对于郑和的原名“马三保”都产生了疑问。
《明史》中记载“郑和,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这里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
再说回陈祖义。
陈祖义没有把“陈”字旗高挂船头,名为“璞儿”的少年也未与他相认。
王景弘的外事活动结束以后,船队起锚扬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吕宋国。
陈祖义向王景弘面述了自己的请求,同意让李兴带着七十一人的队伍先行前往暹罗国。
李兴、廖星辰等人,与陈祖义告别以后,直奔暹罗国而去。
李兴刻意隐瞒了一个情况,途经松江府、琉球国时,所谓的七十一人队伍已经逃走了小一半。
特别是会造回回船帆的船匠,只剩下两人。
李兴本想找机会,把锅甩给陈祖义,但没想到这么早就要分头行动。
思前想后,李兴决定现在什么都不说。
回回船匠克里木,看着身边人一个个逃走,完全不为所动。
有吃有喝还有住,除了酒不够喝外,他觉得没有任何坏处。
在琉球国,他还在风月场所消费整整两日,一口气花光了所有预算。
同行的年轻小伙子们,都赞叹这老家伙真不是一般人。
分别以后。
之后的一个多月,王景弘的船队在吕宋国、爪哇国送回了各自使者,也进行了赏赐以及外事活动。
驶离爪哇国,旧港已经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