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大明士子,彼此之间的交流倒是十分融洽。
宋家兄弟什么心思还不好揣度,但除了宋家兄弟之外,在场都是些愿意在唐人手下工作,并给已经做好了在这里混官场的人,交流起来自然要多了许多对唐人官府和大明官府的差异评判。
杨禹举杯说了些场面话,随即便率先引导话题说道:“今日第一次工作,见那电话之神奇当真是让我想起了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了,神奇不说,这工作中当真方便。只是可惜,这电话数量不多,还只能是局长们使用,要是数量足够,咱们倒是也不用走动去办差了。”
宋应升笑道:“是啊!我和应星倒是有幸在徐局长的安排下用了一次那个电话,当真如那在耳边交流一般方便。看来这唐人对机巧之物的研究远超我等认知,真要是想学习,怕不是要穷尽一生才有可能啊!”
宋应星感叹道:“是啊!就是可惜了工业部去了海外办事,留在这边的人手不多,不然我真想看看另外一艘大船,也看看那些唐人说的神奇机械。”
吴光琮有些不明就里,当即开口问道:“二位不是对农业感兴趣才留下的吗?如何又对工业一道也有了兴趣?”
宋应升笑道:“小弟对机巧之物更有兴趣,我倒是对农事更有兴趣,兴趣不同罢了。倒是那个工业部留守的唐人官员对小弟很有兴趣,还曾数次邀请小弟去那边工作,他倒是没答应。”
吴光琮有点羡慕的看向宋应星,后者则是不无得意的谦虚道:“哪里哪里,只是那工业部如今所作之事都是管理工匠,倒是那燧发枪和灯油都值得研究一番,可惜都与商人合作,很多技术并不能随便参观,索性不如和家兄一起留在农业部继续学习。”
吴光琮笑着点了点头,倒是觉得唐人这一点做的还算挺好。至少从宋家兄弟的待遇来看,很明显唐人老爷还是重视文人的,不然也不会把自己这些秀才和人家举人区别对待,想来举人到了哪里都会比秀才吃香。
杨禹不无感慨的叹了口气道:“哎,唐人重视百工机巧,就连各种也要严格记录数据,丝毫不得错漏。反观大明却少有人关注这些民生之事,就是我这百无一用的书生在大明时也只会夸夸其谈,对这些百工民生之事不屑一顾,当真可笑、可悲啊!”
宋应星颇有感慨的跟着叹了口气道:“是啊,坐井观天当真就是说的我等啊!从前只知儒家经典是为至理,殊不知百工民生方为大道。这台南唐人不过在此不足半年,可全偏偏手段频频轻易就造就了如此繁华之地。各位想想,真要是论及人心,在台南谋生的这些百姓可愿再回大明?”
宋应升轻轻推了推自己的弟弟,他是传统读书人,除了读书之外也只对农事稍有兴趣,倒是对自家弟弟在外人面前说这些话有些担心。
吴光琮倒是看到了宋应升的小动作,可他也感受到了对方其实和他的弟弟有着一样的想法,到如今虽然接触唐人时间尚短,但这并不妨碍他也有了一番属于自己的感悟。
轻抿杯中酒,吴光琮笑道:“应升兄不比如此,这里是台南,小弟现在舔为台南警察,倒是无妨他人听去。”
说话间吴光琮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变化,那种对于如今身份的认可和自豪油然而生,算是他从未有过的一种体验。
没有在意自身态度的变化,吴光琮笑道:“昨日来之前小弟也是这般对唐人种种都不屑一顾,甚至一直觉得唐人不尊儒教,摒弃文人正道,缺乏礼法,终究是走不长远的。”
微微停顿,吴光琮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可是今日只在警局工作一天,小弟却从种种细节之处看到了唐人的优点,同时也看到了大明的诸多不足。”
杨禹苦笑道:“看来吴兄与我一样,这才一日就有些动摇了,怕是再过几日,我等恐怕都会成为儒教叛徒了啊!”
话语中充满了苦涩,多少有点世界观和价值观被扯碎的感觉。
宋应星有些无所谓的说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等喝酒品评无非一家之言,儒教传承千年又岂是唐人这些事能够否定的。要我来说,这唐人优点在于真正关注民生百工,事事追求实际,颇有商贾之风,投入便想着产出,功利之心昭然若揭。”
喝了一杯酒,宋应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