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小团体的谋划
曾经的穷秀才吴光琮最多只能感受到大明在走向虚弱,充其量也只能和其他秀才一起抱怨一下大明朝廷,说点怪话顺应潮流而已。
可是当徐光启出现在台南,他又从多方渠道感受到到大明如今的态度之后,吴光琮这才意识到了大明虚弱到了什么样一个地步。
这也再次证明了他曾经看不懂的那些地方,比如为什么士绅家族们要在台南做备份,为什么纷纷安排子弟在台南谋取前程,他这个小秀才可不会有人告诉他真正的原因。
和孙有财一起研究好了分配方案之后,吴光琮又一次光明正大的翘班去找杨禹和宋家兄弟。
台南这里的工作还真的非常容易翘班,局长极惯性不来上班,自家直属上司就是孙有财,内勤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这就给了吴光琮翘班的机会。
和那些需要巡逻的巡警以及缉私队不同,书办警员的工作内容很少,特别是大部分工作都被内勤承担的情况下,吴光琮真正需要做的工作很少,还可以集中到一起来处理,这就给了他很多空闲时间。
杨禹和宋家兄弟那边也是类似的情况,杨禹在农业部下属部门工作,目前也只是在讨论开发城外那些原住民地盘的土地问题,双方还没有达成协议,唐人暂时也没有开发整个台南的计划,所以农业部除了统计粮食储备,大部分时间就留给了喝茶闲聊。
宋家兄弟倒是有不少知识需要学习,工坊也在加紧扩产,但唐人的流水线体系各司其职,基本上很少需要管理。
外包业务也一直在拓展,宋家兄弟一样可以摸鱼,甚至偶尔搞点私产,让自家族人在外面开办工坊。
趁着午休的功夫,四个人又聚集在了常去的那家酒楼。
包间中吴光琮第一时间就把自己和孙有财的计划说给了三人,尽管这种变动影响了当初的约定,但形势比人强,三人也没有因此就和吴光琮翻脸。
杨禹一边喝茶一边感叹道:“这就是现实啊!花最多的钱,投入最多的经历,最后却只能由权利最大的人拿走最多的成果。我私下算了一下唐人的投入,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就把我吓了一大跳。”
看见三人很配合的把目光转向他,杨禹这才悠悠的说道:“唐人组织进攻琉球的所有开销都有出处,就算偶尔有一两笔疏漏,陆军招募的投资也足够弥补差额,也就是说人家一分钱没花,至少就能拿走一大半的收益。”
“考虑到后续大家还要靠唐人吃饭,实际上大家就相当于再给唐人免费打工,而且还是出钱出力的那种。”
宋应星调侃道:“何止啊!问题是咱们所有人都能看到利益,这就变成了你情我愿的事情,怕是以后唐人还会如此操作,到时候我们就会和唐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到了那个时候想再和唐人剥离关系都困哪了。”
宋应升点了点头道:“是啊!家中来信,叔叔要我和应星放弃科举,一门心思在唐人这里办差。甚至因为这次组织雇佣兵的事情,叔叔信中还提及了台南这边宋家会以我和应星为主,家族会追加资金投入来扶持我和应星在这边的仕途,很明显如我宋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少数,看来大明会有一大波分家潮了。”
吴光琮把徐光启的情况简单个三人说了一遍,随即又道:“如此看来朝廷确实困顿,辽东局势有糜烂的趋势,西南更是一刻没有安稳过。要我说唐人帮助大明收纳流民,这未必不是朝廷减少压力的一种方式,朝中诸公为什么就不能顺势而为,给唐人一个好的待遇来借机转移大明内部的危机呢!”
杨禹笑着摆了摆手:“正在做,我听说江南士绅们就有这种想法,东林群贤就打算促成东南开海,公开准许台南贸易这件事。只是还有很多人纠结在朝廷开海的税收问题上,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自己赚到的钱交出去啊!”
宋应星愤愤的骂道:“唐人税收可比大明还狠,我仔细研究过唐人的税收体系,算下来丝毫不比士绅刮地皮差,可这帮人偏偏就愿意接受唐人的税收,到了大明那里就一个铜板也不想交,其中问题又该如何解释。”
杨禹哈哈大笑道:“唐人的税收那叫润物细无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偷偷的收你的税,粮食和基础物资又能把价格压到一个百姓最愿意看到的价格,吃得饱穿的暖,还能有盈余,交点税自然不会有什么说什么。”
“何况唐人拿了税不是挖坑埋起来,人家转手就把钱拿出来投资,甚至直接就给各家下订单,这种转手钱的玩法大家都不是傻子,很多家族甚至都担心唐人这么开销,那点税收不够他们开销。我听说徽商和晋商都在谋求把他们地窖里的银子拿出来借给唐人,甚至开出的利息比台南银行放贷的利息低了一倍。”
吴光琮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问道:“怎么回事?那帮老抠怎么变得这么大方了?”
宋应升笑着解释道:“稳定啊!唐人收入一直在增长,开销也是一样,做了半年多的生意,人家的信誉也建立起来了。听说前几天还跟西班牙人签署了什么环太平洋白银结算草案,西班牙人从美洲运输的白银都会直接输入台南银行,这相当于给唐人增加了一大笔可调拨资金,而且还是每年数百万两的额度。”
“这么强的信誉和还款能力,你说那些徽商和晋商愿不愿意把钱借给唐人。更何况借钱给唐人能把银子直接变成唐人精美的银元,谁都知道铸币有利,唐人能把利息赚出来,这就意味着借款方不需要担心回款。”
“还款的时候唐人会用他们纸币或银元来还款,其中还有溢价,仔细算下来只要徽商和晋商把唐人的纸币和银元运回大明,里里外外又能多赚一笔,可不比他们放贷赚的少。”
吴光琮点了点头:“这么说来唐人的信誉做的很好,如果我没猜错,徽商和晋商有这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