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放弃城墙垛口,零星的火绳枪反击依旧影响到了进攻队伍前进的效率。
徐光启一个大明文官似乎也对军队指挥有了兴趣,他不顾自己文官的身份居然亲自指挥大明新军营排成线列,受制于新兵训练时间太短,三段击被他该成了五段击,居然也形成了连绵不断的弹幕。
火力全靠数量压制,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发起冲锋的最好时机,至少压制住了对方的情况下己方的伤亡会大幅度减少,可刘晟依旧没有下令让自己的第一旅参与到进攻的序列中。
东边大明两个团的进攻要比西边主力弱了很多,徐家从大明卫所那里搞来的火器频繁炸膛,很多士兵甚至直接丢弃了手里的火器,干脆就跟着白杆兵一起列队向城墙发起冲锋。
配合他们进攻的火力掩护只有葡萄牙人的几门弗朗机和大明自己的弗朗机,在信仰射击的时代,这类小炮想要压制住对手的反击就只能依靠堆数量来完成,很明显东边大明的两个团并不具备火力优势。
岛津家族的反应也很快,他们在意识到了西城的对手才是主力之后,很快就在西城方向选择了收缩,所有城墙上的武装人员全部退进了城内,摆明了就是要在巷战中消耗唐人的主力。
如果说打巷战谁最有发言权。17世纪的倭国人无疑就是这方面的翘楚,甚至说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倭国人更专业。
这也不是替倭国人吹牛,更不是说倭国人在巷战中比其他国家的军队更强,而是他们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军队来说,在这方面更有惊讶。
20年前的朝鲜之战中,倭国就与大明发生了数次巷战,而在战后倭国人退出朝鲜以后,倭国九州岛的城市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把街区搞的很窄,路口附近的建筑也进行了加固,摆明了就是从巷战中吸收了很多经验,特别是一些势力范围较小的倭国大名在自保时用巷战给予对手大量杀伤以后,这种作战模式就在倭国形成了风气。
以至于很多倭国大名开始纷纷效仿,搞的幕府可以在野战中获得巨大优势,却偏偏没办法在城市巷战中减少伤亡。
一旦伤亡超过一定程度,就是幕府那种家大业大的做派也不愿意继续进攻下去,这也是导致了倭国内部分裂出上百个小军阀的一部分原因。
所以在岛津家族的守备力量明确放弃西城城防的情况下,刘晟这才安排第一旅主力部队进城参战。
最难的仗自然要留给自己的部队来打,刘晟倒不是不知道保存实力的重要性,但他首先是个军人,军人在那些弯弯绕面前天然就会有一种反感。
其次也是他训练部队的时候效仿了纪效新书,甚至还招募了不少戚家军老兵来充当基层军官,这就使得他更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适经受住巷战的考验,一支强军可不是靠装备堆出来的,是需要经历血火战场厮杀磨砺出来的。
如今的管委会急需一支这样的部队,需要他们在唐人武器优势消耗殆尽之前能够接手穿越者安保和武装力量投射的重任,所以牺牲并不可怕,刘晟最担心的还是训练时间太短,这样一支军队会因此而崩溃。
为了保证自己的主力部队能够顺利经受这次巷战考验,刘晟干脆放弃了指挥部安全的环境,自己和葛永昌亲自带队端着步枪冲进了首里城。
戚家军不愧是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强军,那些刘晟招募来的戚家军老兵的战术素养非常高,他们刚刚冲进首里城便立刻意识到了城内环境已经被倭国人进行了修改,当即便按照他们各自的需求把第一旅分成了班排为单位的小阵型突击模式。
这方面算是对口了戚家军的专业,昔年戚少保打倭寇的时候就是靠着一个个三才阵随时放大收缩来绞杀倭寇,可以说倭国人只是在戚家军没落之后才成为了巷战专家,这方面的老祖宗还是得看戚家军。
刘晟只是希望部队能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又不是真的放任自己麾下的部队去跟倭国人拼伤亡,所以他端着步枪爬上了西城城墙,索性就依靠着垛口居高临下给自己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准度是出了名的,这玩意就算放到21世纪的战场上去,拿来当精确射手步枪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刘晟本身也是老兵,在台南又熟悉了很久自己手里的这支步枪,所以他摇身一变就成了这场巷战中的狙击手,只要目标出现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几乎就能做到一枪击毙一个敌人。
为了训练士兵,刘晟和葛永昌也没有放开手脚去狙杀敌人,真要是让他们放开手去射击,以当前时代倭国人不了解步枪射程和精准度的情况,几个老兵完全可以快速干掉大量对手,这就失去了训练部队的意义。
所以刘晟和葛永昌只在最关键的时候提供掩护式的狙杀,大部分时间依旧是眼睁睁看着部队用戚家军的小阵型向前推进。
打着打着岛津家族的士兵和军官也发现了不对劲儿,不说自己这边指挥官会被人精准射杀,就是眼前这群唐人训练出来的军队也让他们十分头疼。
说好的自己这些人才是巷战专家,对面怎么还出现一群巷战祖宗了。戚家军给予倭寇的阴影可比辽东李家的铁骑还有印象深刻。
李如松是在战场上靠着骑兵机动和近战搏杀打出的威名,是那种2000骑兵敢和倭国上万步兵搞对冲的猛人,数次坠马之后还能换马继续冲锋,主打的就是一个‘猛’字。
这种勇猛或许会在战场上给予倭国人很大的震撼,但被震撼的也只是一拨人,知道大明有这么个猛将,知道辽东李家不好招惹,还没到那种听了辽东李家名头就不敢反抗的地步。
戚少保的戚家军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因为戚少保从练兵开始搞出了一整套体系出来,说白了哪怕戚少保不在了,他留下的这套体系依旧可以训练出一支戚家军队伍来。
而戚少保体系训练下的队伍又专门客制倭寇,甚至在战阵组合和绞杀方面比辽东李家的铁骑更狠。
辽东铁骑主打冲击,击溃对手和敢于正面厮杀会让对手崩溃。但戚少保的戚家军却能让无数个小阵型各自为战,然后依据指挥官的需求随时变换阵型对敌人分割包围,一旦被戚家军包围,几乎就是死战的结局,要么被戚家军阵型绞杀,要么就是凭借人数优势跟戚家军换命,而往往数倍兵力优势之下才有可能换掉少数戚家军,可以说只要人家戚家军阵型不崩溃,累也能把你累死,戚家军甚至能做到阵型中各部轮换休息,这种对手才是更可怕的存在。
台南第一旅还没有训练到戚家军的那种地步,可以说从人员挑选到组织训练,第一旅的士兵都和戚家军差的很远。
但这首里城打的是巷战,倭国人熟悉地形的同时也给进攻方第一旅士兵获得城市障碍物掩护的机会。
不熟悉配合没关系,大量障碍物确保了交战双方都只能有少数兵力直接交战,更多的人还是被无数障碍物分割在了身后。
刘晟招募的戚家军老兵列装了精良的铠甲,这些人在无数个小区域形成了正面对抗的局面,同时他们又不断指挥新兵与他们进行战位轮换,始终可以让部分老兵和新兵组合成战线的前锋。
火枪手和老兵私下组织的投掷组则一直在后方寻找时机杀伤对手,反倒是让这样一个个小阵型在巷战中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又有刘晟和葛永昌等人在城墙上居高临下进行狙击掩护,反倒是伤亡越来越少,而给对手造成的伤亡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