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宋国粟米丰收。
那时,宋人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这么多黄灿灿的粟米了。
欠债还上了,肚皮虽还是填不饱,但也不至于饥馁而死了。
王十一年,夏四月,宋麦丰收。
秋,宋粟又是丰收。
宋国人的肚皮喂饱了,甚至有了余力出口,大量的出口。
几个农夫倚着耒耜,自豪地向诸儿炫耀,现在他们家里,最少的那家,还有能支持四个月的存粮。
挥别那些农人,继续向商丘进发。
诸儿抬着头,看着天上的云彩,又再一次回忆起华父督的那副模样。
车里没什么货物,挽马行进得轻快,时而超过一两辆前往商丘的货车。
一个樵夫背着大捆木材,蹒跚地在路上行走。
诸儿放慢马速,与那人齐头并进。
“樵父,”诸儿向他搭话,“你这背的是什么木材?”
那人转过面来,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半老头子,灰白的山羊胡子,脸上满是皱纹。
樵夫见是一年轻君子,惶恐地行了礼,哆嗦着答道:
“是柘木也。”
柘木,是制作箭杆的上佳材料。
诸儿平时也只是用过制成的箭矢,却不太识得制作的原料。
凡制作箭矢,箭镞有铜质和燧石,或者简易一点,将木材的头部削尖。
制作箭杆的材料,有柘木、檍木、柞木和矢竹。坚实直挺的乔木是最好的,而竹木就要差一点,至于芦苇和蒲草的根部,也不是不能用。
“请问其价如何?”
樵夫有点答不上来。倒也不是连木材的价格都搞不清楚,只是同种木材也有品质的区别,市价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近日之市价,比之寻常,贵抑或是贱?”
换了个问法。
樵夫叹了口气。
“价贱矣,不若孔父在时三分之一也。”
诸儿点点头,向樵夫道谢。
孔父嘉在时,宋郑相争,柘木供不应求,自然价贵,如今和平起来,价格自然也就下跌了。
“近日比之前月、去年,如何?”
“比之前月?未有异...去年亦如此也。”樵夫摆摆手,示意自己还要赶进城去,诸儿便再道了谢,由那樵夫自去。
樵夫叹了口气。看来是日子不太好过。
粮价甚平,制作箭矢用的柘木价格下跌,近期也并无上涨的迹象。
除非宋国人打仗不吃粮,不用箭了。
那樵夫先行了一阵,诸儿的车随后便赶超了过去,笑着揖了一揖,从腰包里掏出两枚海贝。
“樵父为我言此,我谢之也。”
樵夫皱着眉,一脸鄙夷的神情。
“鄙人之言,无所贵。无功,不受禄也。”
说得好像自己是多么卑贱,但又是直直地挺着背脊,眼神里满是骄傲。
诸儿赔了笑,“辱先生矣。”
拱手向着那个樵夫,直到远远地消失在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