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阵势之时在背后搞小动作。
为应对戎狄的威胁,齐上卿高傒在本城高唐监视长狄。自当年夏季起,高氏的族徒替换下连氏之徒,在无棣邑驻守,管理当地的鲁人。
上卿国仲在纪国常驻,国氏族徒在密邑防备,威慑当地势力和莱、夷两东夷小国。
上大夫百里视管理范邑通衢之地,疏浚水道,修缮桥梁道路,筹措维修军械所需的部件之类,皆存储于范邑。
鲍氏大夫敬叔最近情况很不妙,大概是酷爱海产,又有大笔的家财可以支配,于是胡吃海塞,弄得嘌呤摄入过度,得了痛风。嗣子鲍叔牙在家照看父亲,公室交代的职务皆被推辞了。
大夫管夷吾仍在操办国师改编之事,在与太子诸儿商讨之后,保留了选锋兵的编制,先将选锋旅下属的人员统一迁至临淄城南宫城东街,就在那家“君子汤”的东面街巷,编制成一乡。
乡名就以本乡的名产业命名,称为“汤乡”。
工商乡的规划原本不计入征兵行列,但另外开设了募集的通道,万一兵员不足,也有现成的机制来从工商之乡中抽取人力。另外,军粮的输送、器械的维修等等辅助性的工作,也将交由工商之乡来完成。
除此之外,一切按照管仲之策,在临淄城中划出十四个士农之乡,分制三军十四旅,加上一旅选锋,仍是十五旅。
将纪国一口吞下,齐国公室的财政状况大大改善,甚至能将选锋旅单独列出,建立第一支常备军。
公子彭生成为了汤乡的乡良人,也就是选锋旅的旅帅。选锋旅的士卒不再四时从事生产,而是严加训练。每一个伍都配发了弓或弩,由伍长操持。伍长们受公子彭生亲自教学,习齐军金鼓进退之法,练纪昌之射术。
徒卒们再由伍长管教,习进退之法,练长驱奔袭及搏斗之术。为了应对郑军弓弩的威胁,也在徒卒伍中编入干戈手二人,矛、戟手则各一人。
自灭纪以来,齐国从纪国缴获了不少战车,如今在临淄已存有六百辆之多。
临淄一乡,有十连,十连有四十里,四十里有四百轨,共二千家。
故而一旅四十乘,有十卒,每卒二百人,下辖四乘战车,每一乘,就是一个小戎,两个方阵。每个小戎,就是十个伍,在战车两翼分列各五个伍的方阵。
相比于郑军的“鱼丽”之阵那一比七十五的乘卒比配置,齐军“小戎”之阵的选择是增加战车乘的数量。
春秋之世,车属徒卒的配置改了又改,数百年也没有一个定论是哪种配比最佳,无非是各家诸侯按照本国的情况因地制宜而已。
手头的战车多了,徒卒少了,一乘敌不过别人一乘,那就用两乘去夹击一乘,以绝对的优势兵力碾压对手。
手头的战车少了,徒卒多了,就往一乘中塞入更多的徒卒,看看否能依靠徒卒的兵力优势先击溃人家的徒卒。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