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取消了治的制度,“其蜀土宅治之号勿复承用”。
改革后的道教组织必须依附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得让统治阶级感觉到我能掌控它了,这样消除了利用宗教犯上作乱的隐患,统治者们也能放心让它发展,睡觉也不用再学猫头鹰了。
曹魏时,五斗米道教民大量移居洛阳、邺城等地,到寇谦之时代依旧保持着治的宗教组织结构。治的形式在教团发展初期的管理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却变成了各地自行其事,成了农民起义的创业孵化基地。寇谦之通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思考,托言太上老君授意,在《老君音诵诫经》中说老君当初让张道陵如此立教,有当时的时间和空间的原因的,现在时间变了,空间也变了,当然就出现了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况,治的组织形式已经非常落后了,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了,所以现在老君他老人家授权给我打破旧制度,我们以后要穿新鞋,走新路了。寇谦之废除治后,设置各级道官,使各地分散的教徒统一由他这个天师总领,全部教众在特定的宫观、道场定期礼拜、斋戒,强化了权威,也防止出现暗中的搞风搞雨的事情。
二、取消“天师”、“祭酒”职位的子孙承袭制。
想当年,张道陵飞升前对众弟子们说,我飞升后,天师之位是要传给我儿子张衡,你们不要多想了,而且今后必须是我们老张家的子孙才能接任天师,这也就宣布从此以后,五斗米就成了老张家的私营企业了。弟子们如果知道二百多年后寇谦之取消了天师世袭的话,是不是希望他能早出生二百年呢?
寇谦之显然不姓张,更不可能是张道陵的子孙,如果不让太上老君取消这种世袭制,他还怎么能理直气壮地当上天师呢,这可不是改个姓或入个赘就能行的。当然,为了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祭酒的位子也顺便不用再承袭了,防止家族势力掌握权力。《老君音诵诫经》中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理由,“道尊德贵,惟贤是授。若子胤不肖,岂有继承先业”,总之就是你们老张家的子孙不争气,不能领导公司健康发展,所以老君才让我来当天师。当然,教内的等级制度是保留下来的,这样才能设置各级的道官,帮他垂直统一管理整个系统,选人用人也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唯贤是授”。并且要求传教的人要保持威仪,不能总盯着富人发展入教,穷苦人也是我们的阶级兄弟。
三、革除租米钱税。
宗教体系是要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才能维持的,早期的五斗米教徒秋收后需要交米五斗,这也是教众的标志和义务,到张鲁时代,就不仅仅限于是收米了,肉、布、席子、纸笔之类的,总之你家里有的,值点钱的东西基本上都收了。到寇谦之时代,又进化了,连人带牲畜没有不收的,人嘛,当然都是漂亮的女仆了,所以,此时的租米钱税已经成为了教民的沉重负担了,五斗米道实际成为了高层的敛财工具。寇谦之认为,张氏家族让信徒交纳的租米钱税发展到如今,那是“脏钱逋税,贪秽入己”,属于非法所得。当免除了这些吃人的税收之后,道民哪有不拍手叫好的,谁还不给他点个赞?这项改革,不但减轻了道民的沉重负担,更重要的是缓解了统治阶级和底层百姓的矛盾,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如果百姓有口饭吃,哪还有人没事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