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介绍不难看出,司马承祯对老庄思想有着极为精深的见解,特别是对损己思想理解更为深刻,他甚至把“损己”作为修仙理论的根本思想,这无疑是对重玄思想的一种发展。
这里需要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损己。损有损害、减少等意思,损已当然不是要损害自己,而是要去除自身存在的那些对修道有影响的东西,比如前面讲到的七情六欲、贪嗔痴恨之类的情绪,内心对权利、财色、虚名等外物的追求等等,把这些影响修行的东西从自己的周围、身上、体内、心内损去,以便轻装上阵,一身无所羁绊地修炼去也。反正你要带着这些东西是不可能修成正果的,所以损己的思想就要提升到相当高度才可以的。
司马承祯当年被唐睿宗召见时,就曾经非常明确地对睿宗说:“道经之旨,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知见者,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其智虑哉!”下面简单从原因、对象和方法这三个方面说说司马承祯的损己思想。
一是损己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什么要损己。本质上,道士们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归根于长生、成仙,最少也是想活个千八百岁吧,当然排除那些失去了向道之心的酒肉道士了,这其实也是道教所追求的终级目标。
这里需要提一下,道教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神仙的定义却有很大区别,司马承祯的追求自然是得道飞升,在他的心目中神仙却是有两种的,一种是“人生时禀得虚所,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神于内,遗照于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这是明显是得自上清一脉的传承,是典型的《黄庭经》里面的观点。
他认为还有另一种神仙的存在,那就是“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道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蹈水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这又是脱胎于庄子的“真人”,显然,在司马承祯眼中,老庄是不能否定的,还需要我辈继续研究学习领会继承的。
仔细研究上面两种神仙不难发现其中的区别,这显然能解释为什么司马承祯能接受有两种神仙存在的原因,前一种神仙是保持自然真性的,是一种超脱了的凡人,虽然是神仙,但本质上还是凡人。第二种神仙则是等同于经过坐忘七个境界修行而成,损己而与道相合,最终是超脱了凡人的存在,也就是说那种没有了凡人的一切特征的人,自然已经不再是凡人了,这就是司马承祯损己所追求的理想中的神仙。
第二是要损什么,损的对象是什么。损己是为了成仙,那么哪些要损去,哪些不能损去就得心中有数,别损了不该损的就杯具了。按照司马道长的说法,要损去的东西还真不少,比如七邪情,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八邪气,就是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当然这些都是俗事之缘,其他还有很多,比如庆祝、吊唁、升迁、酒局等等,“去此邪成仙功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是怎么损,用什么方法来损己呢。为什么要损,损什么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是怎么操作的问题了,这些实际上前面已经讲到了,主要就是断缘、收心、简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心垢,损去外物简单,难就难在如何收心。
以上就是司马承祯的损己思想,至七阶坐忘功法大成,这一思想也臻于圆满。
前面还讲到了司马承祯的五渐门的修行问题,这是他早期总结出来的修道理论,这里再简单讲一下。
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序》中讲到:“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服气精义论》中说:“夫气者,道之畿微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早期就一直很重视老庄思想的研究,在摸索服气,也就是修行的法门。他在这里所讲的气是由道产生的,而道是运动的,变化的,它可以化生万物,元气又是物质的、精神的本元,这些理论显然是源自老子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司马承祯认为贵生就是要养生延寿。道生万物,元气自然也是来自道,贵气就是重视精神对气的统率,说白了就是要重视对气的修炼,这些理论明显不同于葛洪那类传统的外丹法了,所以说司马承祯推动着外丹修炼向内丹修炼的转变,进而提出了内丹修炼追求仙道的思路。
关于气的修炼实际上就是服气,也称虚气,就是虚无之气,同样是按进阶升级的方式加以修炼。司马承祯早期总结了五渐门的服气功法,这五道渐门分别是,一斋戒,要澡身虚心;二安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