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等,这些道门前辈都是重玄领域的高人,他们通过对这部经书的注解,借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或者政治观点。当然了,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对《道德经》的理解就有不同,最后,集大成者出现了,他就是唐初的成玄英,其重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疏》和《道德经义疏》两部作品之中。
姓名:成玄英,字子实
籍贯:陕州(河南陕县),一说是陕西灵宝
出生时间:608年
去世时间:669年
主要成就:重玄理论
主要着作:《庄子疏》《道德经疏》《周义流演》《度人经义疏》《老子道德经序诀义疏》《九天生神章经注》《老子道德经开题》……
在中国道教史上,仅就哲学思想取得的成就来说,几乎没人能超越成玄英和李荣这二位。成玄英在重玄、道体、心、性等诸方面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成就,但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这样一位思想大家,却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多少痕迹,正史只是在《新唐书?文艺志》中有寥寥数语,所以他的出生卒时间、经历等等只能从各种零碎的记载中收集一些,其中的原因,深层次的涉涉及、楼观等高门大派,也和统治阶级有关,就不多探讨了。
史料中能发现的,在贞观五年(631年)成玄英应召到了长安,因为是住在了西华观,所以后来被授了一个西华法师的称号。此间他和蔡晃道士一起协助玄奘把《老子》翻译成梵文,在前面提及过这件事。敦煌文献中保存他的《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庄子疏》,以及为灵宝派的《度人经》的注疏,不过他和玄奘闹得并不是很愉快。
高宗永徽653年,成玄英获罪被流放到了郁州(连云港东云台山)。关于此次获罪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和玄奘的学术观点不同而导致的,有的人则说是因为他在《周易流演》中“推国家之吉凶”触犯了大忌,真实原因也不是太好考证,实际上,还有学者说他是被流放到了桂林,延续了道家一贯的糊涂帐的传统。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大胆得到一个推论,就是成玄英的身份应该是一位道士,而且不是一位江湖大门派的道士,但是他的道法成就是很高的。为什么这么推断呢,因为很多文献上都称他是一位道教学者,没有明确他是一位道士,哪个门派的这类信息。
就这样一位被自家或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或打压的江湖高手,却得到了对手佛教界的尊重,《续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苑珠林》《大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肇论》《三论玄检幽集》等众多佛教文献中都有成玄英的记载,华严宗澄观还曾评价他说“广引释教,以参彼典”,尊重对手是基本素质,不得不说佛教的兴盛并不是偶然和侥幸的。
好了,我们的研究重点是他的重玄思想,其他的以后有机会可以慢慢考证,讲成玄英的思想之前,需要先提一下三一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三一思想有正反两种状态,一种是一分三,另一种是三合一,所以有些学者又称之为一三三一思想。
《道德经》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大概就是说这种古老的道看不见,听到不,摸不着,所以反正也说不明白,干脆就把它们混起来了,天天抱着《道德经》研究的清流、道士们一看,原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又一分三,又有三合一,负阴抱阳,化生万物的宇宙生成的三分法。
而这一思想也影响了汉代的哲学体系,有一以三生、三而一成、函三为一之类的各种理论出现,然后又影响到了道教。从《太平经》开始,诸如君臣民三合为一、精气神三合一,葛洪的天地人等等吧,好像道教就极喜欢这个三、崇拜那个一,以至于后世在《云笈七签》的《玄门大论三一诀并叙》中总结了四大代表的三一理论,这里就不展开了,重玄思想同样离不开这个三一理论。
成玄英继承了玄靖法师臧矜的思想,“臧公三一解所谓精神气也”,精气神没人不知道吧,具体内容就不再解释了,成玄英大体就是通过对老子的夷希微三者“不一而一,散一为三”,“不三而三,混三归一”,其中以精为主,是根本核心,修炼时再回到道家的守一炼神的传统功法上,算是使老子的三一思想更加丰满,哲学层次提高了一些吧。
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一下隋唐的重玄思想,感觉驾驭着还是有难度,详细展开讲的话恐怕讲不明白,也怕哪里有错误贻笑大方,纠结以后决定把成玄英的重玄思想概括讲一下就罢了。还是以前那个观点,学术的东西不是本书的主体,我们是讲道教的历史为主,争取趣味性多的内容多讲一些,枯燥的东西可以下面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