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一句“由天命耳”,您瞧,小小年纪就深明道教的精义了。真宗登基以后,同样延续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二人坚持推行的用黄老思想治国的策略,景德二年(1005年),他数次向嵩山紫虚观道士贺兰栖真访求无为之理,说:“朕奉希夷而为教,法清静以临民,思得有道之人,访以无为之理”,1011年,真宗又向承天观道士柴通玄“问以无为之要”,至少可以看出来那几年还是把无为之道放在了心上的。
特别要提一下天台道士张无梦,他曾经多次见真宗,不但讲授无为之道,还结合易经,从治身讲到治国,向真宗灌输只有无为之道才能够令国家长治久安的观念。在众多高道的教导下,真宗对黄老之道越来越信服,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尊五千之训,安亿兆之民”,仅从字面上看,显然真宗认为黄老治世足矣,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一句话就下结论。
对于佛教呢,真宗时期是什么情况呢?真宗在尊崇佛教方面,虽然没有崇道那么疯狂,也并没有差到哪去,而且真宗曾经说过,“道释二门,有助世教”,“三教之设,其旨一也”,如果仅从数据上分析,他对佛教的扶持力度反而更大一些。比如到1021的(天禧五年),全国共有和尚397,615人,尼姑人,总数接近46万人。通过一系列崇道活动以后,还是经过了真宗大量披度道士的情况下,1021年的数据没有查到,但是1019年全国仅增加了1081名道士,89名女冠,全国道士总数也仅名,女冠731名,合在一起才2万左右,这差不多已经是宋初道教规模最大的了。对了,1021年大宋当时的人户口统计,共有户,口人,道友们可以回头再看看上一篇柴荣限佛的数据,即便道教如此发展,比起佛教依旧显得那么弱小。
下面再简单讲几句道藏的编修情况。宋朝有过数次道藏整理工作,第一次是在赵光义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没来得及完工。第二次则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1008-1016)期间,是在宋太宗时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时,真宗命人把这些宫廷秘阁收藏的经书全部运到了杭州,由戚纶、陈尧佐负责,选了朱益谦、冯德之等一批道士参与修订,到1016年三月结束。王钦若在做了最终的总校定以后,向真宗献上了此次工作的成果——藏经4359卷,比太宗时多了622卷,真宗大喜,亲自作序,并赐目录名为《宝文统录》。实际上王钦若虽然名声不咋滴,五鬼之一嘛,还有就是长得矮小,还有大脖子病,又因为两朝为相,也落下一个“瘿相”的美名,但这都不能否定他的才华,1013年,他才刚刚负责完成了一千卷的《册府元龟》的编写工作,而且也是负责国史的编修工作。
在《宝文统录》编纂同时,宋真宗又任命张君房为着作佐郎,从苏州等地广搜道藏经书千余卷,再从越州、台州等地各收集旧道藏本千余卷,在这四种“道藏”的基础上,于1019年三月完成了最终的编修工作,共4565卷,真宗赐名为《大宋天宫宝藏》。张君房又从中选取精华内容,精简后刊印,这就是着名的《云笈七签》。
到徽宗和孝宗时期,又对道藏进行编修,这是后话了。
最后再聊一聊一位名人,他叫柳永,没错,就是你想到的那个柳永。
为什么讲着讲着道教突然要讲柳永呢?有的道友应该想到了,游仙词、青词、步虚词之类的,这些都和道教有关系,柳永是个宋词名家,是不是也写了相关的词传世呢,事实正是如此。
柳永的生平事迹之类的就不详细讲了,他的青年时期主要是在汴京度过的,宋仁宗时中了进士,当时已经47岁了。柳永20岁时,那一年正好是真宗梦到天降天书三篇的1007年,柳永亲历了真宗神道设教的全过程,看着皇家那一系列的崇道活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的作品的选材和创作。另外,柳永的词还受到了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他的老乡杨亿的影响,对了,还有一个同龄人晏殊,对他影响也不小,只不过晏殊是很看不起柳永的。
在种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柳永仿照唐代那种“以汉喻唐”的手法,来了一个“以汉喻宋”,创作了《巫山一段云》游仙组词,还根据天降天书这件事情创作了二首《玉楼春》,具体内容就不引用了,道友们可以自己找来赏析赏析。
柳永只是那个时代参与创作的一个文人而已,在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时代,帝王的一言一行都是风向标,柳永他们这些民间作者都会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了,为了取悦自己的老大,群臣们必然也会创作一些与神道设教有关的诗词献给皇帝指正,真宗看到后心情上肯定是大好,所以他偶尔也会亲自出马,于是《大中祥符颂》《真游颂》等作品陆续问世,也表示自己很亲民,与民同庆嘛。唉,举国沉迷在崇道之中,谁还管北方那十六州的土地和百姓!
下一章,再简单涉及一些道教对北宋士风和文风的影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