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着手准备兵进鄂州,不久也出兵了,这段历史估计道友们也熟悉。1259年蒙哥死在了合州钓鱼山下,忽必烈也同意了南宋的求和,匆匆回军和弟弟阿里不哥争汗位,不但南宋大大滴松了一口气,全真教也因为没人顾得上他们和佛教的这点小事,干脆照样赖帐不执行宣判结果了。所以,第二次辩论虽然也惨败了,但全真教的损失也并不是很大,据说就连那十七位削发为僧的道士,也又重新留起了头发重新穿上了道袍,是不是全都这样没有仔细考证,至少李志全、申志贞、樊志应这三位是有记载回归道门了。
当然了,蒙哥时期的佛道之争,并不是表面上的两教为了那点利益之争,而是一次道教对抗佛儒两家合伙打压的斗争,不仅是宗教之争,还是政治和文化冲突的体现。长远来看,全真教逐渐没落,佛教地位得到了提升,八思巴成了最大的受益人,很快成为了国师,不但个人的地位和声望越来越高,藏传佛教也受益,最终取代了汉地禅宗成为国教。
1260年三月,忽必烈回到了开平,马上操持着称汗,阿里不哥也不含糊,四月在和林称帝,七月,忽必烈提兵就来打阿里不哥了。
兄弟两个的矛盾实际上早就有了,蒙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拖雷的儿子,阿里不哥是老七,非常看不起汉人,他代表了一大批蒙古贵族的态度,所以他对于重用汉人,推行汉化的忽必烈非常不感冒,这才有了在一帮子贵族支持下称帝的这一事件,当然,皇帝谁都想当。
蒙古人的这次内战持续的时间并不长,1261年十一月,忽必烈大败阿里不哥,1264年四月阿里不哥实在打不过了便投降当了俘虏,从此去唱铁窗泪。蒙古帝国时期的《史集》中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包括当时审判阿里不哥时的各种细节。不久以后,1266年的秋天,正值盛年的阿里不哥病死了,有人认为是被忽必烈暗中害死的,真的假的就不管了。从此,蒙古帝国结束了内乱,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为大元,史称元世祖。
上头在忙着军国大事,自然没有精力管全真教和佛教的争斗这些小事了,所以全真教只是归还了一小部分寺院,小日子照样一副红红火火的样子,直到……
话说1280年四月,大都长春宫与崇福寺发生了一次规模并不算很大的流血冲突,但是它却成为了彻底改变全真教地位的一个导 火 索。
在《至元辩伪录》中并没有说明这次的流血事件的起因,但是说长春宫的道士们“聚徒持挺,殴击僧众”,然后又自己烧了房子,诬告当时的僧録广渊,说是他派和尚们来放的火。当然了,经过一番调查取证,最后把这次闹事的甘志泉几个主要人物砍了脑袋,和尚们还是很不满意,接着又想起来第二次辩论胜利以后,全真教至今也没有执行还寺庙烧经书的判决,于是借此次事件,西蕃喇嘛瞻巴建议,接着去找皇帝告状,彻底清算全真教。
1281年十月,枢密副使张易等奏请忽必烈,说我们研究了一下道教的那些经书,除了道德经是老子亲笔写的以外,其他的都是后来的道士们伪撰的,应该全烧了。这个逻辑就有点过分了,难道佛经就全都是释迦牟尼写的了?这也表明了儒家的加入,共同开始对道教打压了。
忽必烈于是就派张易这帮人,组织佛道两界人士到长春宫无极殿组织了这次辩论,好好考证一下道藏的真伪问题。
参加的除了全真掌教祁志诚以外,还有正一教天师张宗演以及大道教掌教李德和、杜春福等人,李德和就是大道教的七祖,杜福春可能就是玉虚宫一脉的七祖,在前文中有过交代。
这次忽必烈的偏向就很明显了,原来大家还是辩论,相互可以指责,这次完全是一副评估道藏真伪了,这也是全真教一家不可能承担的责任,才有了正一、大道和太一等的参加。
即使是有了其他门派的相助,全真教一方也摆脱不掉接受质问的局面。这次主题除了再次辩论《老子化胡经》《老子八十一化图》以及其他道藏的真伪问题以外,还包括了符箓等方面。有人提出来说,你们道教总是说自己的符箓能捉鬼辟邪,还能水火不侵、刀剑不伤,那么你们几位门派大佬谁给我们演示演示?
忽必烈一听对啊:“来人啊,在外面弄个火堆出来,你们四位就各选一个代表,拿上你们的神符,先试试辟火的能力吧。”
四人连忙求饶,声称都是假的,不能试。
于是忽必烈下令,除了《道德经》和诸子的医药方面的书籍之外的全部道经都烧了,这次的命令执行力度显然比前两次要强得多了,如今忽必烈是皇帝,身份也不是以前所能比的。首先把长春宫里的经书付之一炬,这还不算,又派了人到全国各地去烧,从此全真教彻底失去了和佛教抗衡的实力。
《至元辩伪录》卷六记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三月,忽必烈还命令翰林院把这次焚毁道藏伪经的壮举刻碑记录下来,留给后来人看一看,这就是《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碑文就不引用了。
忽必烈对于佛教的重视,除了受到蒙哥时期的佛道之争的影响和八思巴有关以外,还和两个人有关系,海云和尚和刘秉忠。
海云早在忽必烈年轻时就跟随他,并用佛教教义来影响着他,所以算是元朝的开国元勋了,刘秉忠和耶律楚材相似,是个半僧半儒的佛教学者般的存在,是海云和尚的弟子,因此海云就把他推荐给了忽必烈。
海云在蒙古宫廷中一直有很高的地位,早在贵由期间就一直掌管佛教事务,道友们可能没注意,上面讲到过,在《元史?宪宗本纪》中有“以僧海云掌释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前面有点小失误,写成了“掌佛教事”,在此致歉。另外,这里所说的李真常,就是李志常,丘处机的弟子,号真常子,并非笔误。
所以,忽必烈从小就有八思巴、海云和刘秉忠这些佛教高人的陪伴和影响,对佛教有了偏向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