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数次提到过邵雍这个人,讲陈抟时又讲到他在易学方面的成就,下面就讲讲邵雍。
首先明确,邵雍并非道士,身份是儒家、理学家、数术学家、诗人等等,成就上丝毫不弱于张载、二程、司马光这些大儒,他自己说过:“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正因为有这种好学的态度,高标准的学习要求,才让他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既然邵雍不是道士,那么为什么要单独讲他?一是他和陈抟的传承关系,二是他在易学上的成就,这显然是和道教有了不浅的渊源,实际上邵雍对于道教的影响,也足够把他好好讲一讲。
姓名:邵雍,字尧夫
籍贯: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邵康庄)
出生时间:1012年1月21日
去世时间:1077年7月27日(或5日)
主要着作:《皇极经世》《梅花易数》《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
主要成就:创作了先天图、写了《皇极经世》,还写了大量的诗。
据《宋史》记载,邵雍祖籍范阳,大约就是今天河北涿州大邵村,后来跟随父亲搬到了衡漳,然后又搬到了共城,大概就在河南安阳、新乡一带,有人考证是在林州邵康庄。
少年时,邵雍“自雄其才”,非常高调地宣布自己将来要成就不世的功名,并且是付诸实践的,只要是能接触到的书没有不读的,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到了严厉的地步。史书记载他读书的时候,冬天不点炉火取暖,夏天不扇扇子纳凉,原因没说,估计还是因为家里穷,就这样,白天苦读,晚上还经常熬通宵,坚持了好几年。
有一天,把全部书都精读完了,邵雍感觉略有小成,也有点累了,看看三尺的篱笆小院,仰天长叹说:“想古人们都喜欢结交天下朋友,喜欢探幽访古,那样能学到的东西应该更多吧,唉,至今我还窝在这个小村里,世界这么大,是时候出去走四方了。”
邵雍这一走,穿林海,过雪原,山东、河南、山西、江浙、川陕……具体都看了什么,结交了哪些高人不得而知。走得再远也有累的时候,也有想家的时候,回到家后邵雍说了一句话:“道在是矣”,究竟他是说道在天下,还是就在他家里,道友们自己体会吧,反正从此以后,邵雍就不再出去游历了。
上面提及过李之才传授邵雍易学的事情,当时李之才就是邵雍的父母官,共城的县长大人,邵雍游历回到共城以后,就到苏门山百丈源上盖了间小屋闭关,李之才听说自己治下有这样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才,就亲自来试探一番,二人有一番简短的对话。
李之才:“子何所学?”
邵雍:“为科举进取之学。”
李之才:“科举之外有义理之学,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愿受教。”
李之才:“义理之外有物理之学,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愿受教。”
李之才:“物理之外有性命之学,子知之乎?”
邵雍:“未也,愿受教。”
于是李之才便把自己所学尽数传授给邵雍。实际上,经过李之才的点化,邵雍虽然没有皈依道门,不过已经从纯粹的儒家纲常礼教中跳了出来,不再囿于儒家的易学,开始研究道家的易学之道,这可以从他后来写的一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变化:“儒风一变至于道,和气四时长若春”、“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心中一点无”等等。
邵雍这里讲的“环中”可不是指他的先天图的那个圆环,而是出自《庄子》中的一句“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表达他自从研究观物,观天地万物那无穷的变化以后,原来那些争名逐利的凡世欲念之类的也就淡了,没了,对于庄子,邵雍是极为拜服的。
李之才和邵雍所说的,传授给邵雍的,从义理之学到物理之学,再到性命之学,也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后面讲先天图和《皇极经世》的时候再聊。
邵雍还吸收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证悟思想,通过对道家的心斋、坐忘、非有非无等思想的研究,“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邵雍的修心,也许不是以追求合道为终极目标,但是他对道的理解,对道体的洞彻不亚于当世的高道,否则他也不可能创作出先天图,更写不出《皇极经世》这部奇书。
37岁时,邵雍因故搬到了洛阳定居,虽然到了大城市,但是依旧过得非常清贫,勉强盖了间草堂,和父母相依为命。真想象不到,邵雍当年四处游历的时候他是怎么过来的。来到大城市里,没钱那可真的不行,于是邵雍就天天出城去砍柴来卖,换点米面供养父母,虽然如此贫困,但一家人却生活得非常幸福,别人看了都奇怪,都穷成这样了,一家人怎么还这么穷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