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要是把路堵死了,那不成了生死仇敌了嘛。
办完了好友的后事以后,程颢亲自执笔为邵雍写了墓志铭,称“雍之道纯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安且成矣”,“先生淳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全文就不引了。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对邵雍的评价都是相当高的,比如:
《宋史》评价他:“高明英迈,迥出千古。”
程颢对邵雍的评价是:“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程颐对邵雍的评价是:“其心虚明,自能知之”,“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
朱熹说他:“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醉里乾坤”,是一位“振古之豪杰”,蛮有江湖气息的评价嘛。
王阳明说得很简单:“邵康节是人中豪杰。”
钱穆先生说:“邵雍是儒门中的庄周。”
以上是肯定的,当然也少不得批评的人,比如王夫之、黄宗羲、胡渭等就对邵雍的理论提出了很多质疑和否定,不再一一罗列了。
以上就是邵雍简单的一生,期间引用了一些邵雍的诗,前面也说到邵雍是一位诗人,在《伊川击壤集》中,共收有邵雍的一千五百多首诗,所以称他是一位大诗人不为过吧?邵雍虽然写了不少诗,但是他在诗坛的名气却远不及唐宋时代的那些大诗人,这当然不是说他的诗写得质量不怎么样,比如有这样一首诗,相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怎么样,知道它吧,这就是邵雍的作品,虽然知道作者是他的人可能也不多。
仅就诗的数量上来说,邵雍的1500的数量虽然排不进前十名,名次也不低了。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写了将近四万首诗,不过不讲他了,公认写诗最多的是有近万首诗作的陆游,其他如苏轼、杨万里等等,在数量上来说比邵雍也并没有多上太多,所以邵雍也足够令我们佩服的了。
说到邵雍的诗集,顺便多讲几句,因为在他的诗里面,有着他对道教哲学、神仙学思想的体现,也反映着他的人生观、神仙信仰。他的诗不追求对仗工整,也不求韵律,处处显得自然随性,洒脱由心,而这恰恰反映出他的仙风道骨的气质和超脱凡尘的自然。
邵雍最厉害的是在易学上的成就,自从得了陈抟的传承以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建立起一套“先天学”的宇宙论,在他的诗里面同样有这方面的记载。比如有不少记录着他与一些道门高人的交往,对他们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他写给一位华山武道士的诗中说:“求如华山是难得,使人消得一生闲”,在听一位张道人鼓琴以后写道:“不闻世上风波险,但见壸中日月长”,“更闻数弄神仙曲,始信壸中日月长”。
邵雍特别喜欢穿宽大的道袍,一次坐上他的小车外出时候他写道:“将出必用茶饮,欲登先须道装”。在他的安乐窝里,也会即兴吟诵:“静坐多茶饮,闲行或道装”,并且他还专门写了四首《道装吟》,就不引用了。
总之,邵雍借道装表达自己不为世俗所累,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的理想。当然了,任何时代,人们都希望得到绝对的自由,这又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道教的态度,邵雍其实挺矛盾的,比如他的诗里有这样一句:“若非心有得,亦恐学神仙”,还有:“人言别有洞中仙,洞里神仙恐妄传”,类似这样的态度还有很多诗句可以表达,似乎他对于道家追求的神仙道的不屑,但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他对于神仙的向往,对道家炼养功夫的兴趣。比如:“会取坐忘意,方知太古心”,“因探月窟方知物,未摄天根岂识人”,坐忘不用多讲了,月窟和天根涉及了道家的高深的修炼功法,是道家修炼阴阳二气方面的内容,如果不是对道教、对神仙信仰有向往,诗里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内心的流露。
当然了,邵雍的诗里面所反映出来的东西还有很多,这里仅是取了其中几首简单分享给道友们,不能再多讲,只能说开卷有益罢了。
下面,再讲邵雍的内圣外王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