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封的,真人的称号也不是随便哪位都有的资格用的。南宋以后,真人的称号就被封得有些滥,不太值钱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据考证,刘海蟾被封为真人是到了元朝的事情了,是被忽必烈封为了“明悟弘道真君”,而且还是搭了丘处机的顺风车,当然是在丘处机死了22年以后才被封的。
由此可见,张伯端在成都那时候刘海蟾还不是真人,也没人会随便称他为真人的。
在《悟真篇》中还有一首七言绝句:
梦谒西华到九天,
真人授我指玄篇。
其中简要无多语。
只要教人炼汞铅。
由于古人传抄的问题,此诗的细节有些不同的版本,好在都明确了张伯端得到真人传授《指玄篇》,同样提到了真人,当然同样是没有明确说这位真人是谁。再结合序中的那一句“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两相印证,就有学者想到了,如果知道《指玄篇》是谁写的,岂不是就知道了这位真人是谁了?没那么简单。
在1070年以前,至少有张白、陈抟和吕洞宾这三个人写过《指玄篇》,恰恰刘海蟾是没有写过此文,所以再一次把刘海蟾排除了。
有道友说,为什么我在网上搜的,还有那么多学者发论文说成都那位就是刘海蟾呢?这就不用多说了吧。
那么张伯端“梦谒”的人基本上就在这三个人中选了,具体是谁呢?
先看张白,记载这位的史料不多,在《括异志》中记载,1070年时张白至少也是百岁老人了,也没有记载他被封过真人,更很难考证他去过成都,且此人也没有修习过道家的内丹术,基本上就和道教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先排除这位张白先生。
接着再看陈抟。陈抟是在989年去世的,且柴荣给他赐号“白云先生”,赵光义也赐号“希夷先生”,您瞧,如此高人尚且没有被封为真人,也足见真人的称号不是随便给的。不过陈抟的身份和地位肯定是足够张伯端敬仰了,梦到他传授真经似乎也说得过去。
前面说过,陈抟的作品大多都没能流传下来,这部《指玄篇》一样缺失很多,不过从佚文的只言片语中还是可以看出它在丹道中的影响不可能小,实事上它对张伯端也有重要的影响。有人还指出来“西华”就是指西岳华山,也正好符合陈抟在华山的身份,不过这些证据还是稍显牵强,不能由此就推断出这位真人就是陈抟。
没关系,为了把陈抟就是这位真人的事情办成铁案,于是又有学者从陈抟的亲传弟子张无梦那里进一步寻来了支持。
张无梦是长期在天台山隐居的,这可以从宋真宗亲赐的“送张无梦归天台山”诗中得到确认:
混元为教合醇精,视之无迹听无声。
唯有达人臻此理,逍遥物外事沈冥。
浮云舒卷绝常势,流水方圆靡定形。
乘兴偶然辞润户,谈真俄尔谒王庭。
顺风已是闻宗旨,枕石还期适性情。
玉帛簪缨非所重,长歌聊复宠归程。
诗成时间大约是在1012年,期间张无梦已在天台山隐居好几年了。经考证,张无梦大约在1000年到1044年间一直没有离开过天台山,如果前面分析的张伯端生卒时间准确的话,那么就是在他被流放之前,大概有三十年的时间是和张无梦同时在天台活动的,所以学者推断张伯端是有时间,也有机会拜访张无梦,从而从张无梦那里接触到陈抟的无极思想的,这是其一。
其二,皇帝的诗中提到了“混元为教”,这在侧面证明了混元教派在当时有很大的名气。据宋代天台宗僧人志磐整理的《佛祖统纪》记载:“天台张平叔少传混元道”,在《历世真仙体道仙鉴》中也有张伯端“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的记载,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联想到一些什么?或许张伯端在天台期间因为混元道的名气,主动拜访张无梦,向他学过内丹道,当然,这同样只是推测,没有实质性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