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到了,张伯端是在成都有了奇遇以后而真正入道的,在此之前,就是在他从桂林到成都的路上,还曾经绕路洛阳专程去拜访了邵雍。这二位会面其实并不奇怪,邵雍是位名满天下的易学大师,前面也讲过他在洛阳时,时不时的就有各地名流雅士到他的安乐窝里来拜访,张伯端这样一位醉心仙道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请教机会。
根据《神仙通鉴》的记载,治平中,正在洛阳安乐窝里打坐的邵雍忽然对门下说:“明日有客人来访,是个奇人,你要小心接待。”
治平是英宗的年号,1064-1067年,邵雍确实是在洛阳居住了,不过和张伯端从桂林入蜀的时间却对不上,当然了,和神仙传说有关的话题中,时间才差了几年那算是非常准确了,差几十年、百多年那也是常事,至于那时邵雍是在小草房里住还是搬进了安乐窝里,那就更不用理会了。
第二天,门前果然来了一个人要求见邵雍先生,此人当然就是张伯端了。门人一看这位长相,很明显就是帅哥一枚嘛,任谁也看不出来他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神仙人物嘛,气质出尘,永葆青春的。
二人相见,寒暄客套,一番礼仪下来自不必提。分宾主落座以后,那位门人兼推车的车夫奉上茶水,二人开始了亲切而友好的交谈。内容很快就从今天天气不错、国际国内形势聊到了核心话题,张伯端放下宋瓷茶盏,肃容一礼说了下面一段话:
“曾肆力于儒,肆业国学,久不第,因玩佛书,忽生击竹之感,顿悟无生之理,浪迹云水,晚得混元之道,未备,是以遍历四方,访求大道。闻先生蕴抱玄微,故而进谒。”
六十一个字,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的经历交代完了。接下来二人相互就先天学、《参同契》相互印证,想必各有所获吧。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张伯端临行前请教年纪远小于自己的这位易学大师,想知道自己何时才能参悟出真仙大道,未来是否有成。
邵雍心念一转,拢在大袖中的手指一掐,转眼之间梅花易数卦象已成,随口问道:“您高寿?”
“痴长八十有二。”
略一沉吟,邵雍便对张伯端说:“先生缘在西蜀,此行必成大道。”
以后的事情道友们就清楚了,张伯端成都遇真,回台州着书……,果然如邵雍所说。
二人这次见面,实际上正史里面并没有记载,所以真实性暂且存疑,不过里面有几个细节简单解释一下,还是有点意思的。
第一,张伯端说了一句“击竹有感”,这个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是一部经过宋真宗认证过的佛教史书,学术价值很高的,所以对于三教兼修的张伯端来说它应该是必读书目,随口引用自不在话下,这并不足为奇。
这个典故涉及一位法号叫作智闲的和尚,不研究佛教史的人可能不知道其人,他是惠能的五代传人,沩仰宗二代弟子。如果还不知道惠能是谁的话,那么《坛经》是否知道?如果还不知道,那么佛教有个着名的机锋故事“菩提本无树……”想必都知道了吧,所以智闲也是大有来历的高僧。
有一天,这位智闲大师的师傅沩山问他:“徒弟,来来来,考一考你,你出生前是什么样的,说说看。”
“那我怎么能知道,谁也不能知道啊自己生前长什么样啊,难道师傅你知道自己生前的样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