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四朝四百多年的历史,混乱程度虽然比不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但同样是一个战火纷飞,动荡得百姓毫无安全感的乱世。乱世是最适合宗教发展的,百姓需要宗教来寄托精神,统治者需要宗教来收拢民心、稳定社会,所以这一时期同样是道教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了向社会宣扬自己皇权的神圣性和合法性,封建帝王一直在说自己是天子,宣扬天命所归,时间长了自己都以为是真的了。从宋太祖到宋徽宗,整个北宋时期的皇帝对道教还都不错,推行重道、崇道的政策,借助道教不断来神化皇权,说实话有点过犹不及,总让人感觉是不自信的表现,南宋以后虽然热度有所下降,不过总体来说也是敬佛礼道的。
两宋皇帝崇道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并不是为了长生不老、得道飞升,除了哲宗有吃金丹的嫌疑以外,其他皇帝都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记载,甚至徽宗也没有天天闹着让道士给他炼仙丹。皇帝们敬神实际上主要还是出于政治层面的原因,无非是想通过斋醮科仪及崇道举措,加强赵宋皇权的神圣性、合法性,你们这些愚民百姓得服从老天爷的意志,所以“敬神与德治”算是两宋的基本国策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王认为自己的统治是绝对的,所以他们说自己是人间至尊是没人敢怀疑的。道士们在人间不敢逾越,又需要树立自己的绝对地位怎么办,于是搬出来以“三清”为主神的各路大神,当然也包括佛教的佛祖、罗汉们,统领着虚幻的天界。神灵们是不归凡间管的,皇帝是管天下的,我们是管天上的,是两个系统。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道教一直为人间的帝王保留了一定的特权,这其实早在《太平经》中就有所体现,可见世外高道们也知道王权不是那么容易就触碰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双方感觉都不错,所以说,在两宋、元朝时期,道教是主动也好,还是被动地被皇权所利用也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同样是客观的,也只有统治阶级感觉你有利用的价值,能够为其服务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道教在这一时期能够发展的客观情况。
道教和皇室达成了默契,道教和皇帝们都遵守着敬神和德治,皇族得到了政权的神圣、合法的外衣。皇帝通过金箓斋醮、投龙简等对道教表示敬畏,道教的神圣性由人间至尊得到至高的承认,皇帝也成为神明统治人间的代言人。特别是北宋初期,在经过战乱以后,宋太宗能够采纳无为之治的黄老政治,使民休生养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家迅速稳定,济经恢复。蒙元初期,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元高层对宗教一直是为我所用和兼容并包的政策,新道教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忽必烈,在宗教政策方面处理得可圈可点。
当然了,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冲突,特别是全真教兴起的过程中,从民众信仰到固定资产的侵占,佛道双方最终又对簿公堂,以辩论的方式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
当然,佛道之间的斗争是个永恒的话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次相争虽然没有发生三武一宗灭佛那样的严重后果,不过道教势弱的形势却不可挽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