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帝都如此重视了,那么就先稍稍讲一讲武当山的建筑规划。
前面讲过,杜光庭确定了天下道教名山的洞天福地,其中武当山是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如果参观过武当山的道友听一听可能更直观一些,虽然有一些建筑看不到了,比如静乐宫深藏在丹江口水库下面了,但还是能看到当年从宏观到局部的匠心独具。
总体格局上,朱棣否定了元代时武当山的那种以紫霄、南岩和五龙这三大宫观为核心的鼎立式的布局,而是确定了以天柱峰为核心的主线式的设计方案,以真武大帝从出生到成仙的历程这一条主线,同时又在整体上划分出人间境、仙山境和天国境这三大主题,这也算是一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结合,均从山脚向峰顶逐渐推进,最终到达天柱峰主峰的金殿达到高潮而结束。
朱棣之所以接受了这样设计,当然是因为这一方案完全是以真武为核心的,皇帝心里想的是什么,下面那帮人清楚着呢。真武的事迹主要是参考了道教经书中的记载以及民间的传说,共设计了三大主题:
第一主题是从真武出生开始的,展示的是他作为凡人时的生活,所以山脚下的第一个宫观就是静乐宫。传说真武就是投胎古静乐国的善胜皇后出生,而静乐宫就是古静乐国的均州城内的一座道观。由于静乐宫是真武出生地,所以地位非常高,表现在建筑规模、宏伟程度上也是仅次于玉虚宫,排在众多宫观中第二。如此富丽堂皇、尽显人间富贵的美景,衬托出真武不被世俗繁华所累,拥有一颗至诚至坚的求道之心的品质。
可惜,如此华丽的建筑早已荒废,早已经沉眠在山下水库的水底,成了虾兵蟹将的宫殿了。
在武当山脚下以静乐宫为主体的这一部分建筑还有遇真宫、修真观等,共同展现的是人间境的主题。
一路向上,接下来是占地最广的仙山境,大约是从山脚的仙关开始一直到海拔1400米的朝天宫为止,那里离主峰已经很近了,是整个武当山的主体部分,宫观最多。仙山境还有很多相关的建筑,或依山借峰,顺势劈路,或据峰设点,临崖架屋,或入岩布庙,曲径通幽,好一派仙山仙境的气象。
仙山境的主题是讲述了真武的修行历程,又分成了三个小主题:
第一小阶段讲的是真武修行初期,立志修仙,于是离开父母进山修行设计的。修行初期总是会有点想家思凡,所以这一部分设计了真武要下山看看父母,结果遇上了紫元真君的场景。真君当然是专门来等真武的,于是经过一番点化后,成功地把真武动摇的向道之心坚定起来,接下来自然是又回山修炼。以这段故事为主线,设计的建筑有复真观,这是真武用心苦读的地方,回龙观就是真武思凡回家的地方,还配有一些自然景观及小建筑物群。
第二小段则是反映了真武坚定了道心,了断尘缘的主题。安排的故事则是由于皇后极度思念儿子,便派人想把儿子追回来,真武便随手一剑划出来一条大河,母子二人隔河洒泪分别,从此仙凡两隔。
第三小段则是真武历经种种考验而修成正果的主题。在潜心修行过程中,真武先后经历了美色诱惑、舍身救人等考验,最终功德圆满,得道飞升。
仙山境是以玉虚宫为中心,这也是整个武当山最重要的宫观,是武当道教事务的核心所在。
最后一境就是天国境了,是真武成神后上班的办公场所。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这里的金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的规制是一样的,里面就是整个武当山的灵魂、核心人物真武大帝,传说这个真武像是以朱棣为原型塑造的。天国境的建筑除了朝天宫和太和宫、金殿以外,还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等,其中太和宫是这一境的主体。
总体来说,武当山这三境是参照道教的天、地、人这三大境界逐层递进设计的。其中的静乐宫是人权的代表,当时的明代管理机构就设在两侧。玉虚宫则是道教的活动的主要地点,每逢大事小情一干主持就会集合到这里开会处理。太和宫则是真武坐镇的地方,是神仙统治仙人的地方,凡人们只需要洒扫上香就行了。这样看来,三境分别代表了人权、宗教权及神权,由于有这一层的特殊含义,每境的核心,也就是这三大宫观都是按照紫禁城的格局设计的,所以当时民间还流传“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说法。
除了以上讲的这些宏观的设计以外,武当山的每座建筑的微观设计上也都有自己特点,每一处风景也都有不同的故事,而且往往会很自然地和真武的故事联系到一起。比如很多宫观的整体布局就设计成了一个长廊加一个矩形主体的形状,就是真武的一龟一蛇的造型。比如得真观,过了复真桥以后,从山门曲墙到神灵区一路蜿蜒,而且两边红墙还很高,人走在里面看不到外面,感觉就是走在蛇肚子里面。等到了正门以后,则进到了一个标准的矩形建筑区,这里就是龟的形象。五龙宫同样如此,不过那九曲十八弯的通道早就毁坏了。金顶的神道同样盘旋曲折,有九连蹬之称,上面的金顶则又是矩形的建筑,同样是龟蛇形象。
通过上面简单的叙述可以看得出,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