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来说,南方人为主的南宗则首重命功,讲究持心,认为“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张伯端不是说过嘛:“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
张三丰也注重性命双修,那么他的性命双修属于哪一派呢?
他说:“死生了当非神气,性命功夫在汞铅。”
他还说:“夫道,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
他还说:“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
他还说:“修命有助于见性,见性有助于修命。”
他还说:“性要炼,命要接,休在人间虚岁月。”
由此可见,张三丰的筑基、炼己就是性命双修,兼南北二宗的,也就是说在他认为要双修,都重要,没有谁更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实际上南宗、北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不是非要分出来你重视性,我重视命,有个先后、主次的分别,张三丰认为炼己不但要修、持,还要炼,因为这些都是炼性、养元神的功夫,最终都是炼元神。
至于如何炼己,张三丰和前辈们有一点是不同的,就是他主张入世,到凡尘俗世里打滚。“先炼己于尘俗,积铅于廛市”,“炼己忘世情”,实中求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达到这一步,就说明筑基功成了。
具体到实践,就是“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的功夫。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凝神,什么是调息?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
“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日凝神。”
调息则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在实际修炼中可以分解成四步,就是:
第一步是凝神,“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所以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清心。至于如何清心,清不了怎么办,“自劝自勉”,用意志去控制杂念。最后能够“收心入气穴”,“心止于脐下”,这就是凝神的功夫。
第二步是调息,“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凝神以后,意念随呼吸沿任脉入丹田,就是“气时于脐下”。“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曰大定”。所以,这一步的调息实际上最终又是为了凝神。
第三步是再调息,实际上就是在凝神以后,是“调试阴蹻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也”,是进一步利用调息来引动祖气和丹田的气相交,所以这一步就是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最后则是再凝神,这一步的凝神和第一步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神、息已在丹田里面相交,相当于前面所讲内丹功夫中结丹前的阶段,也是陈抟所说的得药阶段,此时还要为神息两忘,为复归无极做准备,所以这里的凝神要注意与丹田的联系,“不即不离”,不可断,但又不能强。
“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鄞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经过四步,如果成功,就可以神息两忘的境界。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境界呢?是进入一种极境:“勿忘勿助,以默以柔……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至此,就完成了前面所讲过的百日筑基的功夫。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对后世影响相当大,包括柳华阳、李涵虚等人都花了很大工夫研究、体会这八个字。
前面也讲过,修道入门是极难的,因为从静到空,到忘,不是每个俗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张三丰也说“还丹容易,炼己最难”,人的杂念太多,多到蒙蔽了心性。
那么为什么他又主张到尘世中炼己呢,这又是一个心性的问题,能够和花花世界一刀两断的人,才是与道有缘的,能出世的才能再入世。
筑基炼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基本功夫,就算是达到返虚境同样也要炼己。当炼己有一定火候后,修的这个性就可见了,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此时已经达到心性修炼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离丹成也就不远了,因为后面相对就容易了,“真性清净,元神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