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也考个功名,跟爹一样,做个好官。”
在李太青的主持下,最终办了一场风光的葬礼,就连即墨知县都送来了挽联。
不久,李王氏悲伤过度,没等到过年便也撒手归天了。
李太青带回来的一千两银子,李王氏一分一文也没用,收在箱底。
在她心里,那不是钱,那就是他的丈夫,这钱在,就是玉昌在,心里有个支撑,怎么着,也得咬牙把三个儿子养大成人,心慰丈夫在天之灵。
一个多月后便是春节,除了李王氏一家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村民们只有偶尔提起,李玉昌一事已经逐渐沉寂下去。
是啊,这世上之人与草木何异?一岁一枯荣而已,最多是人间过客,最后都是灰飞烟灭。
李王氏也在想,人死不能复生,这个家还得维持,自己可不能倒下。
正月初七,她决定把丈夫生前东西整理一下,这个事就告一个段落了。
睹物思人,每拿起一样东西,便是泪珠连连。
整理书籍时,李王氏特别小心,这些可是丈夫生前命疙瘩,谁也不许碰。
一本书一行泪地整理着,回想起玉昌苦读之时的情景,何等甜蜜?
就在她恍惚之间,一条便签落了下来,捡起一看,丈夫手迹,“山阳冒赈,以利啖玉昌,玉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
李王氏也是读过几天书的,见此大惊,莫非其中有什么隐情冤情?
马上让振春把李太青请过来。
“叔,你在山阳可曾听到什么?”
李太青一愣,“侄媳何出此言?”
李王氏把纸条拿了出来,“叔,你请看。”
李太青接过一看,脸色大变,“你再找找,每样东西都仔细看看。”
接下来,李太青翻看李玉昌遗留下来的书籍文稿,李王氏检查衣物用品。
不一会儿,李王氏惊叫了起来,“叔,你看。”
接过李王氏递过来李玉昌生前所穿外套,左腰处有两滴暗红斑迹。
“叔,不会是血迹吧?”
“很有可能。”
“叔,这两样东西合一块,不收想啊。”
“不会是巧合,背后定有隐情。”
“叔,怎么办?”
“基本没错了。这样,我把族长他们请来,咱们议一议,然后再做定夺。”
李王氏马上跑到李玉昌灵位前号啕大哭,“玉昌啊,你是被人谋害了,咋不给你女人托个梦呢?……”
不一会儿,族长以及几个长辈被请了过来,一听此事,个个神色凛重。
以手中两样东西来看,李玉昌被害一事可能性极大。
不过,那个禀呈残稿只是记录了山阳县令行贿一事,仅凭这个还不能推断其腐败程度,“以利啖玉昌”,送个十两八两也是,送个千儿八百两也可。
还有,像这种上面来人查赈之事,地方上想得到好言上报,这种礼节性的东西也很常见。
至于那两块暗红斑迹,到底是不是血迹,还有待考证。
就是断定为血迹了,跟李玉昌之死有没有关联,也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