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蔡邕本就是计划内的事。
范仲淹愿意留下,其实也在李韬的意料之中。
因为范仲淹和狄青是好友。
狄青能够到曹玮麾下任职,也跟范仲淹竭力举荐有关。
狄青投靠大唐后,一直跟范仲淹有书信往来。
这些是逃不出东西厂的法眼的。
不过就跟当初放任薛万均和薛万均兄弟俩,跟李建成和李世民书信往来一样,李韬知道后也是从未过问。
一来他相信狄青的人品。
二来则是抱着通过狄青把范仲淹给褥来的心思。
没想到还真成功了!
范仲淹目前在大宋属于崭露头角的那种。
可脑海中装着前世历史课本的李韬知道,这位了不得。
不仅才华横溢,治国理政很有一手,而且还有军事天赋。
对,军事天赋!
历史上,范仲淹为宋朝戍边西北,很有建树。
而大唐西北正需要这样一个人坐镇。
不过,他没想到张载和柳永也愿意投靠大唐。
在这大争之世,尽管各国朝廷都在洗脑家国情怀,忠君爱国之类的,但是明君太多了。
文臣武将的选择面也广。
谁都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他们投靠敌国其实不用背负太重的心理包袱。
当然,被口诛笔伐,甚至名誉扫地也会发生。
尤其是像张载这样的大儒。
地位越高,被抨击得也就越惨。
想来那“横渠四句”对他具有天然的号召力。
另外,李韬这摊手开宗立派,反手自破的学识和手段,也给他带去了巨大的冲击。
他可能恍惚之间也就没想那么多。
殊不知,不论他们是否当众表态投靠大唐,李韬都没准备让大宋的三位大儒和四个老诗机再返回大宋。
赵祯不会用!
太浪费人才了!
像欧阳修、苏轼这些在他麾下,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所以他故意看向欧阳修、苏轼和二程道:“你们呢?”
欧阳修冷哼道:“我宁死也不会背叛大宋!”
苏轼摇了摇头:“人各有志,他们如何抉择,苏某无能为力。但苏某的家在大宋,苏某不可能舍弃家人,舍弃好友,舍弃君王,叛入大唐!”
二程更不用说了,回答得很干脆:“不可能!”
李韬翘起腿,眯着眼道:“如果是赵祯背叛了你们呢?”
四人头顶炸雷:“你这是何意?”
场间也是一片沸腾。
李斯似笑非笑:“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此帝的胆识!”
贾诩的双眼又阴沉了几分:“他这是要强行将大宋使臣留下?”
曹植重新展开画扇,但是没扇:“有意思,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难怪父王让我学着点,这下宋帝没挽回薄面,反而痛失七个文臣,他会怒而和秦汉隋联手,攻打大唐吧?”
东方朔一针见血:“此事很有可能像九国伐唐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不了了之。”
“嗯?宋帝连这都能忍?”
曹植猛然看向他。
东方朔没有解释。
虽然九国伐唐没成功,但李渊现在有这方面的心理阴影。
他慌忙道:“臭小子,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呢,他们是来我大唐贺岁的,你可别乱来!不然赵祯怒而和秦汉隋联手,得不偿失!”
李韬同样没理他。
这种场合不适合跟他掰扯。
他看着几人继续道:“这是朕和赵祯之间的交易。朕把孔颖达和儒家正统送给大宋,赵祯把你们送来。”
“朕稍后还会让赵祯把你们的家人悉数送到大唐来,从今以后,你们便是唐臣,朕会给你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说到这,他大声道:“范仲淹听旨,朕封你为承恩殿大学士,凉州都督,年后启程经略凉州!”
凉州,大唐西北重地!
纵使傻子也看得出来,这是彻头彻尾的重用啊!
在大宋只是个知州的范仲淹愣是缓了好一会儿,方才万分错愕地伏拜在地道:“多谢陛下!”
柳永羡慕得眼睛都发直了。
大唐果然充满一切可能。
他流连烟花之地那么多年,诗词扬名大宋。
赵祯因厌恶他这作风,今年才启用他。
但也只是赐了个同进士出身,然后利用他来对付李韬。
想到这,他更加觉得赵祯这样的帝王,不值得效忠。
李韬看了看柳永道:“三变,爱屋及乌,朕喜欢你的诗,你想要什么官职,自己说吧,朕必然答应!”
“……”
听到这话,柳永难以自制地热泪盈眶。
就冲这句话,哪怕为他上刀山,下油锅,他也愿意啊!
他嘴唇乱抖道:“多谢陛下赏识,三变想造福一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