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兵民
宗室的事南离真不管,也不想管,尽由着媅媺折腾,反正你要啥我给你啥,她怎么折腾也是你们老朱家自己的事,活该。
这些日子不打仗了,媅媺反倒安分不下来,部队的日子就安分许多,于是许多摆在日程上连日累月来不及做的事务都得以铺排开来。
南离忙碌内外事务的这些日子部队都在点兵选兵,尽快充实员额。
崇义、大义、铁胜三营员额满编后,就是余飞的夹关营。
一面充实员额,一面还要规范训练方式。
之前南离制定并颁布选兵的规章后,关注的就是把全军的训练方法制式化、制度化。
良家、务农、强健、有胆色,这些点兵选兵的标准大家都明了后,一直执行得不错。
如今操法规制这个事要管起来,不能再继续下去一个营搞一套,甚至一个哨队都能自己搞一套的老路。
但这不是他自己就能张罗起来的,必然得是全军将士群策群力。
而南离信奉的是精兵主力加规模化后备兵员的建军模式,其实就是三结合武装力量的一种化生模式。
这个模式的前提要的是军民一家,藏兵于民,想达到这个目的,必得民有余力,上下同欲,这个民必得官府掌握而不是被豪强掌握。
如今的他手下有兵有将,待规范整训这个事情铺开后,不必再事事亲力亲为,他就开始走访四乡,查阅案卷,关注起媅媺那日说起的民间争讼之事由。
因为还没有理刑推官,南离令欧阳直从知州程羡良那里直接调出了案卷。
通过师爷蓝慕云与刑房书办的解说,欧阳直把各卷的案由一理,就看出来眉目了,为南离清清楚楚开列一个清单。
这个案由清单上一小部分是回乡难民与已经安置的异乡难民之间因土地产生的争讼,里老难解,把官司打到州衙。
对此南离比较欣慰,毕竟没有发生械斗。
另一部分还是归乡难民,归乡后因原有的黄册完税体系解体,为谁来完税而争讼。
比如锅底堰九都,原本黄册上张氏一家,不管计亩折色还是按条编折银,在黄册上只有这么一户,南离要兵,他这一户得出一个男丁,要夫役修城池,今冬他这里就得出两个人,还得自备工食。
战乱中,这个税赋就黄了,等邛州安定下来,程知州属下户房派人再来丈田收税,张家不干了。
张家粮长逃难后,张家几户子弟各自开垦田亩,自耕自种,散居山中各自立户,这粮长一回来,城里官府来人,张家粮长禀告衙役,我这税赋没法完了,没人了,我自己就剩了一个儿子,能干啥,原本王九在我户内,王九一家和隔壁的小子都逃亡没回来,其余兄弟侄辈人家各自立户,重新恳田,原本王家的地撂荒了。
要不你拿我收监,要么你让他们各家各户还把新垦田地归我名下。
至于宝和寨这种有乡绅主持的又是另一路事。
因为男丁出去当兵的多,又遭了劫难,存身的都是妇女、老幼居多,壮劳力少。
在故园时原本有老乡绅、宗族里老组织种田守寨,如今青壮少,又没有人能拿事,事事儿都得进城找当了官的慕老三裁决,弄得慕老三头都大,而在军中的子弟们闻讯又都心不自安,闹着要除役回家种地去。
这边安不下心,自然影响各种整训、帮农、三抢的各种事务,连日常养成都难了。
就是这种旧的乡村体系解体,新的乡村社会没有稳定的情形下,持续下去邛州怎么可能安定下来。
对于这种社会状况,南明的川黔诸路勋镇可谓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
杨展算是爱民救民的,在嘉眉二州极力恢复原有乡里秩序,凭着捞出江口沉银有实力给种给牛,依托乡绅组织来恢复屯田耕种。
尤其嘉定州因为杨展击败西军恢复的早,清兵来时又守住了,因此乡村秩序的破坏相对较轻,恢复也快,如今已经初见起色。
眉州就不行,与南离坐镇的邛州差不多的状况,因此费密才经常与南离这边往来商榷。
除了杨展,其余勋镇人等就比较魂淡了。
据樊一蘅向南离讲述,据守遵义的王祥手法简单粗暴,他下个令家家户户拿出银子买一张免死牌,有牛再买一张牛票,有此牌此票可保全家无虞。
然后回头就把男丁点数,白日荷锄耕田,夜晚扛枪巡更,他特么是把所有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